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一章 生擒张必先 (1 / 4)
在古代,有许多经典的战例告诉我们,关键时刻主将要是善于忽悠,往往能由此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无疑,张必先也是一名忽悠高手。
反正是自己一箭射中了傅友德,傅友德也倒地了。管他傅友德死没死,先忽悠自己麾下的兵士,说对方主将已死。听到了这个消息,自己麾下的兵士肯定是士气大增,不要命地向敌军发起反冲锋。
要是这一番忽悠能传入敌方阵中,让敌军兵士以为自己主帅已阵亡,敌军军心必定大乱,那就更加妙了。反正傅友德中箭倒地,这是双方兵士都能看见的事实嘛!
关键时刻,傅友德展现了他的血性。傅友德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对于“忽悠”二字在战场上的重要性是有相当深刻的理解的。
当时,傅友德右颊中箭,箭尖刚好穿透右脸的肌肉组织。也就是说,当时的傅友德要是张开嘴巴,就能看见弓箭的箭尖金属部分。
要说这伤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说这伤很严重吧,倒也不至于,只要拔出箭枝,稍微处理一下,过上两、三个月,一点儿事儿没有,顶多就是右颊上留个伤疤而已。
说这伤没多大事儿吧,可又明明是射在了面部,看上去挺吓人的。自己身边的亲兵倒还好,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到自己受伤的情况。可远处的兵士就不一样了,远远看见自己主将面上中了一箭,肯定会有个大大的疑问,自己的主将这还能活吗?
刚才傅友德中箭倒地,也是一个出于身体本能的保护性动作。既然中了一箭,当然是先趴在地上,弄清楚状况再说。否则,要是汉军继续有大量箭枝射过来,自己不幸再次中箭,那岂不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两次?
可就是自己这么一倒地,立即让“忽悠高手”张必先抓住了有利时机,迅速散播自己阵亡的谣言。
虽然俗话说得好,谣言止于智者。但是,到了这么紧急的关头,已不能指望靠智者来阻止张必先临时编排的这个谣言传播了。因为时间已经不够了。
这个时候,最好的揭穿这个谣言的办法就是自己立即起身,要在双方兵士们面前都展现出一种,自己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儿事的样子。
想到了这些,读书不多的傅友德,立即想起了小时候从说书人口中听来的三国时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
相传夏侯惇在一次作战中,被敌将曹性射中了左眼。夏侯惇自己将此箭拔出,不曾想却带出了自己的左眼。夏侯惇高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随即便将自己的左眼给吞到肚子里去了。
夏侯惇这一下子,直接是将敌方将士都给震惊了。大家不妨设身处地想一想,你要是见到一个人将自己的眼睛吃下去了,会是什么感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