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画舫朱楼倩影柔 (1 / 2)
第八十七章画舫朱楼倩影柔
正说着话,客船前面不足一里处出现一艘五六丈高的画舫,装潢豪奢、朱漆彩幔,如同一只大红鲤鱼在碧波荡漾的江河上游弋,让人啧啧称奇,这时节富家公子结伴出游,乘游船画舫赏春踏青,并不稀奇,但是要像眼前这样一艘五六丈高的精美画舫可并不多见。
华丽的巨大画舫共分作三层,逐次变窄,第一层的甲板上立着十多个蓝衣罩衫的剑士,个个面容俊朗,年纪最大的也不过三十岁,乍一看竟像是天上神仙的一般,衣袂飘飞,若乘云驾鹤而来。
第二层的围栏边上立着七个富家公子模样的人物,五男二女,一个女子身穿艳丽的红衣,站在人群当中格外惹眼,此时正慵懒地倚靠在栏杆上,那身红衣极为大胆,将那女子玲珑有致的身材勾勒得妩媚妖娆,偏又生了一双狐媚惑人的脸庞,这个妖精一样的女人只要勾勾手指,便有无数的江湖好汉、公子王孙甘愿在她石榴裙下做牛做马。
而她旁边的那个身穿鹅黄色襦裙的少女相比之下就要逊色许多,长相虽然算得上精致,但是鼻尖上大大小小的雀斑却让她失了几分美感,与那红衣女子间隔了三个人,娴静文雅、亭亭玉立。
而那五个男子似乎以一个青衫男子为首,略比他靠后了几步,或品酒、或聊天,说的无非是些风月勾栏的耍事,那青衫可不是萧墨现在穿的青衫能比的,无论是面料还是做工都是上上之选,没有谁会蠢到将这一身青衫的男子当做下等贱民看待。
二十多年前剑圣易水寒最爱一身青衫,仗剑天涯,曾言“吾平生所愿有三,青衫长剑,佳人相伴,败尽天下英雄!”剑圣之名遍传天下之后,天下剑客人人争相效仿,无不以身穿青衫、腰悬长剑为荣,若不是做这副打扮,都不敢在江湖称自己是练剑的,在同行眼中是被人看不起的。
即便是“天下剑法出叶家”的姑苏剑宗也不能免俗,叶家门中子弟本崇尚蓝衫,佩碧色长剑,寓意碧落长空、剑意浩然,但是自剑圣易水寒名传江湖之后叶家虽然在剑道一途被抢走了十二分的风光,却是丝毫不觉得羞耻,门中有不少人改穿青衫,宗门禁止不绝,也就此作罢,于是江湖中也有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戏言。
画舫离客船越来越近,眨眼间已经只剩下三四丈距离,眼看就要撞上,那画舫没有丝毫转舵的意思,而这艘小船虽说灵活,但是在湍急的大江之中要想掉转船头却没那么容易。
眼见那画舫就要撞过来,这一撞这艘小船十成十得翻在水里,这一船的人生在江南,水性也都不差,不说淹死在这江河中,但是浸个七荤八素是免不了的,所携带的货物、银两等也得沉在江水里,好好地乘船赶路却遭受此无妄之灾,换谁也不能乐意。
萧墨微眯着眼睛,靠在船篷上,怡然自得,像是根本不知道即将到来的危险,轻声吟咏道:“画舫红楼岁月吞,柔姿倩影梦中存。六朝故事随流水,十里秦淮已摄魂。名妓窗前情不尽,骚人怀里酒还温。清波远去空回首,暮色苍茫又一村。”
这首诗出自五代遗老柳思归之手,他本是五代南唐官居二品的礼部尚书,经历了朝政更迭、故国沦陷,眼见君王无大志,庙堂无忠臣,亡国之后心中愤懑,啮指为誓,终身不仕大华,泣血写下此诗后,在江南之地广为流传,不知多少亡国之臣喟然下泪。
事隔十年后,秦淮名妓沈红肖作诗一首以和:“金屋妆楼只白云,清觞细雨送黄昏。六朝城堞英雄骨,十里秦淮红豆魂。不见战船催泛泛,难闻瑶瑟抚温温。行人江上空吟句,为吊当年血泪痕。”
巷陌传言,那柳思归听闻这首诗后,大笑不止,指着大华国都长安大骂道:“谁道我大唐无人?我柳思归虽死,魂魄却留于家国故土,誓要与万千大唐子民一起见你大华一朝三代而亡!”说完便呕血而死,沈红肖也随之而去,这对君子之交遂传为一段佳话!
柳思归临死前的一番话倒也不是没有应验,只是来得迟了些,比他说的轻了些罢了,长安沦陷,大华南迁金陵,其中最得意的怕是也少不了那些亡国之后。
莫说罗老儿和那一船的船客不知萧墨在说些什么,便是知道了,现在万分火急,谁还有功夫去搭理这个自言自语的穷书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