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节 国外战场(3)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四节 国外战场(3) (1 / 2)
        九月上旬,豫军第66军和第55军所下辖的6个步兵师以及集团军直属的骑兵第9师共八万五千官兵陆续乘火车从河南抵达云南,进入云南省政府和远征军总司令部专门给豫军划定的玉溪训练营。孟翔也不客气,这两个军原先拥有的武器都留在了河南,八万多官兵基本都是赤手空拳跑过来的,专门等着领取史迪威提供的美式军械,让这两个军彻底完成美械换装。而史迪威也早已经等不及了,当第一批豫军来到训练营时,他就迫不及待地张罗着训练工作。实际上,虽然美国财大气粗,但由于此时的缅甸已经基本沦陷,因此美国的援华物资已经无法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境内,只能靠驼峰航线艰难运送,空运的规模自然比不上陆路运输,这使得运入云南境内的美械装备是有限的。委员长和国府当然很不情愿把这些宝贵的美械装备用于武装豫军这样的地方军,但史迪威仗义执言、据理力争,他的理由也十分充足,“既然委员长您舍不得让中央军去做远征军,并且以及让豫军代替中央军去入缅作战,那您的中央军怎么还好意思跟豫军争抢这些武器装备?”面对理直气壮的史迪威,委员长也无话可说,只好同意史迪威把云南境内的美械装备都用去武装豫军的55军和66军。

        孟翔和史迪威都非常重视对55军和66军进行热带丛林山地作战的训练,毕竟杜聿明的教训就摆在那里。在上次的入缅作战中,杜聿明率领十万多精兵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出了国门,结果一败涂地。十万大军只战死两万余,但是在撤退的过程中,则共有三万多人饿死、病死、困死在了缅北丛林里,活着回国和撤到印度的不足五万人。特别是那令人谈之色变的野人山,死在里面的远征军将士更是白骨累累。

        既然已经有了前车之鉴,那就没有必要再摸着石头过河了。

        为了加强高级将领和中层军官们对作战环境这方面的重视,孟翔和史迪威一起好好地给将领军官们打了一剂预防针。九月十日,在玉溪训练场的总指挥部内,以豫军为主力的第二次远征军的第一场会议召开着。55军和66军的师、团、营级中高层军官汇聚一堂,众将军们和军官们像小学生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地坐着,史迪威则冷峻地看着他们,孟翔在旁边看着热闹。史迪威满头华发,身躯高大魁梧,面容犹如刀削般坚毅刚正,两只蓝眼睛精光四射,这都使得他浑身上下无不洋溢着一股咄咄逼人的孤傲气息,肩膀上的两颗金星闪闪发亮。这位年近六旬并且在美国军界中人称“尖酸刻薄的乔”的美国陆军中将,此时是同盟国东亚战区的总参谋长,也是第二次远征军的总司令。实际上,史迪威此时的心情非常不错,因为他终于有了真正能被他指挥的中国军队了。美日开战后,史迪威在自从在一年之内便由上校升为中将继而万里迢迢来到中国担任美国军方在华最高指挥官后,基本是无所事事,一天到晚就负责传递中美两国之间的政府意见。如此一个“高级传令兵”的职务早就让他厌烦不已了。上次的远征军作战,他苦心经营地训练了几个军的中央军并用美械装备来武装他们,结果那些中央军根本就不听他的指挥,而是受遥控于重庆的委员长,这让史迪威气得牙疼。而眼下,孟翔的豫军则是完全交给史迪威来指挥的。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中国军队,自然让如愿以偿的史迪威喜不自禁。

        尽管明明乐得心花怒放,但为了给这些豫军将领们一个下马威,史迪威此时才故意板着一张扑克牌脸。

        “诸位先生们,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见到战斗力在中国军队里名列前茅的河南军队的军官们。”史迪威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开口了,他的话看似在褒扬夸奖,但语气却不冷不热,显然不是真心话,“在这之前,我曾认真研究过你们的战史。不错,真的很厉害,你们和日本军队交手了四年半,几乎从来没有失败过。最难得可贵的是,你们都是地方军,但战斗力却强过绝大多数的中央军。能够指挥你们,我比能够指挥中央军还要高兴。作为一个拥有三十八年从军历史的老兵,我对你们表示尊敬。但是!”史迪威话锋一转,“此次去缅甸作战绝不同于你们之前在华北或华东作战。第五军的教训就摆在那里,如果你们也麻痹大意,那么你们就会重蹈覆辙。如果你们认为我是在危言耸听,那我现在就发张试卷来考考你们。放心,我不考其他的,就考军事。孟将军,给你的部下发试卷,我相信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满分的。”

        孟翔笑着给众人分发试卷。

        考卷发下去,众人一开始要么信心十足要么不屑一顾的脸齐齐都拉了下来。上面的题目没有一个不和军事有关,但却让军官们都傻了眼:

        1、如何在亚热带山地丛林间快速行军?坦克、火炮、骑兵如何在丛林间开拔行驶?

        2、如何在丛林中进行步坦协同作战?丛林间的战斗主要以什么类型的战斗为主?

        3、如何在丛林中进行炮战?如何对敌军阵地进行火炮坐标数据校对?

        4、如何在密林里和空军联系?如何指引空军对敌军精准轰炸?如何进行地空联络?

        5、如何夺取丛林中的敌军阵地?

        6、在原始丛林里,小规模的部队之间如何互相联系?如何互相配合作战?

        7、如果在丛林间断粮了,如何给军队筹集粮食?误食有毒食物怎么办?

        8、在丛林作战时,军队最容易蔓延那些亚热带疾病?如何防治?如何抵御瘟疫瘴气?

        9、如何判断亚热带丛林地区的气候以及气象变化?…

        所有人都不吭声,一个个盯着试卷干瞪着眼。史迪威则得意起来,他开始进入正题:“先生们,我本人对你们过去四年半来的辉煌战绩绝无任何否定和轻蔑,我非常尊敬你们为国而战的精神和意志。但是,你们都是高级军官,你们的任何麻痹疏忽,都会给你们率领的部队带来巨大的损失。你们曾在华东的平原、华中的河川、华北的山地与日军血战多次,但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那就是亚热带山地丛林战。不客气地说,你们这支部队的其充量只能算是普通的步兵部队、装甲部队、骑兵部队、火炮部队所混成的平原作战部队罢了。如何在亚热带丛林地区进行山地作战,你们根本就一无所知。陆军,并不仅仅就是扛着步枪的步兵这么简单。战争,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是精密的科学。再怎么骁勇善战,如果夜郎自大、坐井观天,也早晚会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通过山地战训练的部队,便是山地作战师;通过沙漠战训练的部队,便是沙漠作战师;通过两栖战训练的部队,便是两栖作战师。这些部队各有所长。德国的隆美尔将军你们是知道的,他的非洲军团在北非把英国佬打得屁滚尿流,但在真正远征北非之前,他部下所有的德国士兵都接受了严格的热带沙漠作战的训练,因为欧洲和北非的作战环境完全不同。德国远征军是这样,你们中国远征军也要这样,你们即将从中国进入你们一无所知的中南半岛的亚热带丛林,就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那里,你们的敌人不仅仅是日本人,还有当地险恶的地理环境。试想一下,如果你们不具备亚热带丛林作战的知识和没有接受亚热带丛林作战的训练,你们如何率军穿越莽莽丛林?在那些原始森林中,饥饿、猛兽毒蛇、疾病瘟疫、河流山川…都会吞噬掉你们的军队!你们的部队不战自乱,那你们还如何击败日本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