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舆论的威力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三章 舆论的威力 (1 / 4)
        沈炼按照着李靖的要求对着吕布细细道来,把“真相”一点一滴透露给了吕布,甚至还一个“不小心”的把丁原驱逐貂蝉的消息告诉了吕布。

        与沈炼想象的不同,吕布竟然没有暴怒,反而表面不露出一点踪迹,十分平静地回了一句:“知道了。”

        沈炼出城后,把这则消息告诉了李靖,李靖顿时察觉出了端倪:“吕布多半会选择私下解决...不如我们给他推波助澜,添一把柴火...”

        说完,李靖便派斥候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朝蓟城送去书信,大体内容就是请翰林院的学士写几篇关于吕布、丁原的谣言故事,但不可把貂公主牵连进去。

        翰林院,是姬衍开办的衙门之一。

        翰林院中的学士不同于明清时期,姬衍朝的翰林学士主要目的就是写文章。

        作为一个后来人,姬衍深知舆论的重要性。

        不说后来信息大爆炸时期的舆论了,就单单说一下元、清这两个非汉族入主中原的例子。

        蒙古人的元朝对舆论把握漠不关心,没有进行自我吹捧,所以才一百年就被人家赶回漠北老家去了。

        而女真族,也就是满族建立的清朝就聪明多了,开国杀戮不断,什么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没关系,老子会洗白。

        控制了读书人,特别是孔子的后代,二话不说就控制了舆论。

        就连康熙这个在历朝历代绝对排不进前十的都能被吹成千古一帝,更不用说其他的了。

        这就是舆论的威力,他可以让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这些罪行变得模糊起来。

        要是大清的国策真的像他吹的这么好,那么慈禧又怎会夺权?那么大清又怎会喊出:“犯我大清者,虽远必赔。”的口号?

        秦始皇抑制儒家,结果完美的被黑成昏君暴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就帮他隐匿了后期的挥霍。

        这就是舆论的力量,姬衍可是深深知道这一点,因此才创办了翰林院,成为诸侯中第一个收纳家以及写作为生的学士的国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