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1章 金田与船厂 (2 / 3)
离海岸还有一百多里,便见山上河里,到处是砍伐下来的粗大原木,顺坡顺水,不停地往海岸线的方向漂移。
许多地方,原来森林密布,现在却仅存树桩,生生被剃成了濯濯童山。这造船的需要,真是大得超出了他们最大胆的想象。
“那几个船厂的人加一起,起码也得有五六万吧?”小蒋猜想,“这么源源不断地把人和木头送进去,一年要造多少船呀?得要多大的地方才容纳得下?”
万时明一笑,道:“五六万?三个厂,一个厂两万?即使有这么多人,也没有这个组织能力!你当现在就能造航空母舰呀!屈指一算,真正造船体的绝不会超过一万,很可能只有几千。
“现在这种技术,一个船厂能有一千人就了不起了!大部分来人我估计呀,还是锯木板、做油漆、打铁烧炉,搓绳搓索,织布造帆……每个专业厂只做一行,互相配合,人就很不少了。这就叫社会分工!”
小蒋一笑,说:“我就笼统地这么一说,你就认真了!”
朱品声说:“老万说得对。我老爸那船就是这样,除了终生包修的,有个什么事,都是找船厂的少,叫配套厂家来解决的多。直截了当!
马车飞驰,沿路各种规模不一的专业作坊真的逐渐增多,人烟也稠密起来,饭馆、酒店、车行、马行一座挨一座,税卡子也横在路面上了。
再走了一个时辰,就到了此行的终点——桃浦。这是西海岸上最大的港口,比规模仅次于它的东陂——在京西南路的末端——几乎大了一倍。两地相距也有三百多里。
站在海边高岸上看,这是一个口小肚大又深又阔的大海湾,两道颇高的山脊形长岬从两边合抱过去,把一汪深水拢在怀里,尖端几乎相接,只留有一道二百米宽的口子供航船进出。
粗略估计:湾内水面足有一百五十公顷,航船来去,水面上的帆影如同张翅的白鸽,成群结队。沙滩边帆樯林立,人流如蚁。
特别显眼的是那巨大的棚户聚居区。从海边到坡顶,一个巨大的盆形地面上密密麻麻布满简易房舍,就像礁石上厚厚的一层牡蛎壳,颜色也类似,都是灰黑的——就是柴草烧成的屋瓦的颜色。
这里的海岸线利用得极其彻底。
一小半湾岸被辟作码头,就是那种简陋的条石临水砌成的石台,宽大坚实,竖着缆柱,堆着跳板。石台边镶有结实的木头护帮,以保护靠泊的船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