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河淮惊变(五)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二章 河淮惊变(五) (3 / 5)
        天灾已酷,人祸更烈。

        从天启年到崇祯年,在关外鞑子和关内流贼的两面夹击下,大明天下已经找不到几处平静的地区能够让百姓们侍弄田地、耕作生产了。

        饥荒从陕西一个省开始,逐渐蔓延到河南、北直隶、山西,又从北中国蔓延到南中国,最后爆发了连续多年的全国性大饥荒。

        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即便在曾经“天下赋税出其半”的直浙富庶之地,同样是十分紧缺的物资。

        崇祯十三年,全国性旱灾。南直隶所属之徽州大旱,死尸枕籍。苏、松、湖等地成功躲过了旱灾,却没有躲过夏季的滔天洪水;

        崇祯十四年,大明朝再次遭遇全国性大旱,但是受灾范围有所转移。西南地区,如四川等地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可是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再次成了旱蝗的重灾区。

        应天、苏州、松江、湖州、徽州等府灾情虽然没有发展到山东、河南那样赤地千里、草木为焦的可怕地步,但依旧是数月不雨、飞蝗满天;饥民遍地、流丐满道。

        今年早春,南直隶和浙江部分地区的灾情仍在持续发展。

        松江府的受灾中心转移到刘红婷的故乡太仓州。

        在太仓,冬米价格已经涨到四两一石。

        太仓州著名大寺遗惠寺和隆福寺的大门外,每日聚集乞求放粥赈济的灾民有数千人。路上饿死载道,河中浮尸滚滚。城门口弃儿成群结队,等待好心人的收留或者领养。只可惜,幸而不死的人只是少数,更多的孩子僵卧于地,等待他们短暂一生的最后结局:或在坟坑中化为尘土,或在烈焰中化为青烟,又或在别人腹中化为充饥之物。

        除松江外,南直隶的苏州府和湖州府也是灾情严重的地区。

        苏州府的受灾中心在府治吴县,灾情较之太仓略好,米价贵至每石三两三钱,麦石二两二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