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河淮惊变(一)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七十八章 河淮惊变(一) (1 / 5)
        
莫营副将姚克明提前率骑兵暗夜离营,目的之一便是为大军撤退寻找船只。不过他在涡河上收集到的船舶,大都是陷在河岸干泥中被遗弃的运粮船。

        当这些船舶被大群的士卒用刀枪挖出来的时候,其适航性能明显让乘客们揪心。不过木船的好处就是散了也不会沉。

        这些运粮船的烂船底虽然不停渗水漏水,但在士卒们轮番值守精心呵护之下,奇迹般坚持到了目的地。

        崇祯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莫崇文部前锋游击将军姚克明率两百骑兵率先占领了河南与南直交界的鹿邑县。

        三天后,即六月二日,经过漫长的水上漂泊,王世琮、温如珍率莫崇文、杨国栋、马进忠等部的官军带着极度疲惫与饥肠辘辘到达了亳州。

        亳州与鹿邑县同在涡河之滨,位于南直隶地界突出的西北角上。

        其西六十里为鹿邑县,北一百五十里为归德府,东北一百三十里为夏邑县,东一百五十里为永城县,西南二百里为沈丘县。

        也就是说,从亳州出去,无论东、西、北三个方向,全部进入河南地界。

        又过了两天,四部基本收拢,分别集结在鹿邑县城、亳州以及亳州的城父镇、义门巡检司一带征粮修整。

        在义门寨,王世琮、温如珍、莫崇文、杨国栋、马进忠四人受到了老战友、原贵州总督王三善的中军官,贵阳解围战的第一功臣,现赋闲在永城老家的前副将刘超的迎接。与刘超同来的,还有刘超的弟弟刘越,团练兵五百以及两千石珍贵无比的粮食。

        刘超年逾六十(注一)。若论军功资历,连温如珍也不敢比肩。

        刘超先祖是山西人,其父来永城经商发迹,后落户于永城西南找子营(今卧龙乡浑河集)。

        刘超早年学文,是个正宗的书生。后因落户时间太短,社保没交够,刘超高考移民失败,只好弃文从武,参加了万历四十年和万历四十六年的河南武举考试,并且出人意料地两夺武举第一。

        为什么刘超会参加两次武科乡试,他从来不说,别人也不好问。

        总之,因为高考移民失败以及被迫从戎等不愉快的经历,刘超这位二代永城人与盘踞永城三百年的那些富绅豪族们结下了不大不小的梁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