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二马同槽(三)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六章 二马同槽(三) (4 / 5)
        但是,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可以解释人口数量问题,却无法解释一个谜团:

        为什么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始终无法像西方一样,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进步到工业社会?

        其实,在化肥以及新型高产作物大面积推广以前,无论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即便在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也很难说完全进入了工业社会。但英国用大航海时代特有的掠夺、征服和殖民,克服了国土面积狭小,本土粮食产量的限制,跳出了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

        但在世界上大多数相对封闭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农业经济这个效率很低的经济体系,依然牢牢地将大部分的人口束缚在土地上。

        一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或者地区,城市化水平必然很低。就算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了,也只是总人口数量增加的结果,而非城市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之中占比的增加。

        原因很简单:效率并没有提升。

        原来一个人可以养活三个人,现在依然是一个人养活三个人,几乎毫无变化,或者是量变尚不足以触发质变。

        所以说,城市人口占比的提升取决于农业效率的提升,城市人口数的增加取决于总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人口的占比,而城市人口的占比又决定着城市化水平或者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

        封闭体系下的农业效率低下。这就是中国从秦汉到近代两千多年始终无法从传统农业社会进步到工业社会的根本原因,儒家不能背这个锅。

        “你的意思是,没有农民工进城,就没有我的房地产大开发计划?”

        老婆眯缝闪烁的双眼,既有对朱平槿歪理的迷惑,也有对朱平槿甩锅的不满。

        朱平槿只好用标准政治术语予以回答:“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是加大城市化的前提;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发展房地产业的必要前提。”

        “那你的办法呢?你是穿越人士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