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文 第三百七十章 永福禅林(二) (3 / 5)
连续三年五两以上的粮价,瞬间吸干了徽州三百年积聚的财富。她就像一个曾经阔过的破落户,露出了其底蕴的薄弱。
……
信阳大败之后,张献忠避开左良玉部的主攻方向,向东进入安徽,依托安徽、河南、湖广三省交界处的英、霍山区,即大别山区,与长期在这一地区作战的革左五营时分时合,严重威胁到南直隶的庐州、安庆等府。
南直隶是大明的第一个首都区,配置了大量卫所,总体军事力量并不弱于湖广。为了剿灭献贼,南直隶能打的官军都上阵了,最近黄得功部、刘良佐部一直在穷追流贼,时有胜负。
官贼拉锯与江东大灾,是邱子贡掌握的第一手时局材料。他经过反复思考,在船上亲自动手给朱平槿写了封密信。
江东地区不仅是朝廷税赋的根本,也是南直隶官军的主要供应地。仅苏州和松江两府,粮税正额就高达二百五十万和九十六万石,形成著名的“江南重税区”。如今直浙大旱,朝廷依然不肯减免税赋,就算不至于酿成大乱,南直隶官军的战斗力必然被重挫。所以他对江东地区未来的预判,那就是“江北大乱,江南小乱”。
虽然对江东的未来悲观,但邱子贡也认为,直浙富庶,骤遇天灾,几年后必然恢复,而且恢复的速度远快于中原,甚至快于四川。因此朱平槿欲得天下,绝不能坐视江南江北各主要城市被流贼或鞑子夺去,成为他们饷军扩军的基地。就算将来蜀军不能长期坚守这些地区,也应与之来回拉锯,反复争夺。
这时,邱子贡从一个读书人的角度,明确提醒朱平槿,历史上的的东晋和南宋,都是在中原全失的不利局面下,依托江南的财富,最后稳住了脚跟。
而大明朝的太祖朱元璋,更是首先以淮泗定江南,然后北伐成功定鼎天下。
作为最后的结论,他向朱平槿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建议“划江而治”。
而朱平槿在收到他的信后,用鹅毛笔批了一句话,并批转若干心腹大臣传阅。
朱平槿批的这句话是“守江必守淮!安蜀必安汉!”
……
在这封信中,邱子贡还用所见所闻论证了朱平槿在江东“布点布仁”的战略远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