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文 第三百七十章 永福禅林(二) (1 / 5)
徽州,号称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
这里除了有驰名遐迩的黄山,还有富可敌国的徽商。
人们曾经传说,因为徽州地少贫瘠,所以成年男人都外出经商。因为经商,因为仁义,因为团结,所以都很有钱。
这套骗鬼的理论从明初就到处流传,传了不少年,一直传到朱平槿的前世。徽州又变成温州,翻新出不少的版本。
可中国的穷地方多得很,成群结队外出打工的男人也不少,为什么那些地方没有产生成气候的商帮呢?
事实上,大明朝所有成气候的商帮都与朝廷的政策有关。
闽、浙海商的崛起是因为朝廷禁海,所以海商走私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山西晋商的崛起是因为与蒙古和鞑子边贸走私,同样可获巨额利润。
徽商的崛起,则与朝廷的另一项政策有关,那就是盐的专卖。
徽州因为地少,所以经商;因为经商,便把徽州盛产的木材、茶叶和文房四宝运出去,把需要的粮食和盐运进来;因为运盐,在管盐的朝廷官员中形成了人脉圈;因为拥有了人脉,所以他们便依附着权贵们,成为权贵们在所辖经济领域的白手套;因为要与更多的权贵官员打交道,所以他们急于融入官方文化;因为急于融入,所以让自己的孩子们读书;孩子们读了书,考取了举人、进士,成了官员,又可以在官场中形成徽帮,帮助自己家里赚更多的钱。
通过依附权利,并通过权利寻租钻政策空隙,这就是徽商崛起的逻辑链。
一眼看穿,非常简单,没有什么神秘的文化。
全面放开海禁,海商不可能一夜巨富;朝廷严打走私,晋商迟早全军覆灭;全面废除盐业专卖,微商不可能称霸两淮。等大英帝国携洋枪洋炮来到中国。徽商既不能抗衡之,又不能腐蚀之,只好彻底完蛋。多年以后,重新向谢灵运取经,开发旅游业。
朱平槿两口子在蜀地大干快上,他们也有这样权利依附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