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0章 历史的节点:夏熙宗与赵芳媛(六) (2 / 3)
听了他番话之后,熙宗便决定立李继桅为储,只是他开始也没打算李继桅能突然开窍,在病中也只是交托他些简单的事情,朝中政务全都由皇后赵芳媛定夺。
按例,天子生病不朝,会由太子监国,可实际上那时却是皇后监国。此举虽然不合礼法,但却是安稳朝局的重要举措,后世般认为,若是让毫无治国经验的李继桅来主持朝局,不出十日,朝中必然大乱。
而在文武群臣中,皇后的影响力本来就大,所以反对的声音很小,总体上对皇后临朝没有异议。
然而,文武们没有异议,不代表别人没有,李继桅在成为太子之后,也结交了不少人,有些是当朝权贵之子,他们这些人都想靠着跟李继桅的关系,在将来入仕之后能平步青云。可现在看到大权旁落,心里自然不甘,可跟皇后和自己的父辈们作对,他们还没有这个胆子,于是他们只能撺掇太子。
广平二十二年,熙宗因病中依然在宫中修养,却不知道前朝出了大事。
这天,太子李继桅在上朝时突然发难,以“外戚干政、企图造反”的罪名指皇后赵芳媛之弟私下联络大臣,暗中打造兵器,有不轨之举。所以,劝赵芳媛退居内宫,朝政交由太子代掌。
赵芳媛当然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太子的这点小手段在她的眼中不过是儿戏,她早已将全部事情都查得清二楚。所谓暗通朝臣不过是私下结交了几个好友,经常聚在起喝酒而已,而暗造兵器则纯属子虚乌有,系**栽赃陷害。
由于后来李继桅登基为帝,对这种不光彩的事,当然要选择避讳,所以当时的史官在记录的时候语焉不详,只知道事发仅仅三天,李继桅便在朝上向赵芳媛请罪,根据史书上的描写,李继桅认错的时候,态度诚恳,最后更是痛哭流涕,懊悔不已,上面还记录了他的句话:“儿臣悔不该错信人言,冤枉了舅舅啊!”
当然,事情真相到底是如何,就没有人知道了。
广平三十年秋天,缠绵病榻多时的夏熙宗李承志没能熬过这年的深秋,撒手人寰了。逝世前留下遗诏,由太子李继桅于柩前继位,赵芳媛垂帘听政,辅佐新帝。
原本所有的事情都随着夏熙宗的逝去而画上个句号,可是,夏熙宗虽然走了,可他的妻子、儿子还活在世上,这段围绕着权位、亲人间彼此厮杀的血腥历史注定将继续下去,因为天下只有个,天下的主人也只能有个。
赵芳媛名为辅佐,实则代政,这道遗诏的意思谁都听得出来,而它的真伪亦是难辨,在赵党之乱平定后不久,夏廷即宣布这道诏书为矫诏。可事情真相到底如何,已经没有人知道了,自然任由他们说。
李继桅登基为帝,年号开文,死后谥号为中,所以史称夏中宗。他是继夏定宗以来,夏朝又位庸弱之主,朝政掌握在其母,太后赵芳媛手中。
就像熙宗被辅政大臣们绑住手脚样,中宗也被他的母后绑住了手脚,他也想反抗,可他没有熙宗的聪明才智,二没有像赵芳媛般的政治手腕。在尝试几次对赵芳媛来说不痛不痒的反抗之后,中宗便放弃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