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6 二龙山说反殷洪二 (3 / 4)
而接下来历史上的统治者为了树典型,可怜帝辛变成了纣王。
苏木在多方查证后,总算得到了相对比较靠近真实的相关信息。
帝辛自由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通过刻苦习文习武、达到了博闻广见、文武双全的境界。
而当时作为诸侯国的周国在西部行征伐之权,国势迅速强大,自周侯季历至西伯姬昌仅仅两代,周国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过文王年轻时曾与帝辛在山西黎城恶一场,被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文王的统一大业将就此完结,而文王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史书中并没有交代,至于姬昌最终的结局,嗯,很可能被所谓“残暴的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封神故事中所说的那样,因为上贡了几件小玩意就被释放回家。
姬昌败亡后,武王姬发韬光养晦、励精图治,而帝辛则变生肘腋、两面受敌。击败周军以后,帝辛略作休整,便兵发东夷,无暇西顾,给了周国重整旗鼓的喘息之机。
在对付东夷的战争中,帝辛一方占尽优势。为了永绝后患,帝辛甚至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夷人的反抗。
夷人尽管善弓,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
苏木查阅到,“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据说大象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被帝辛指挥的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东夷人的部队大部分做了俘虏。
然后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长江流域得到了发展,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历史贡献,应该记到帝辛身上。从左传记载的时间看,他很可能是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路过苏氏部落掳获了妲己。
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却几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帝辛大军尽出,指向东方,都城内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奇兵突袭,于牧野一战功成,而这时商王帝辛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
即便如此,牧野之战也打得惨烈非常,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奴隶与囚徒们临阵倒戈,周武王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赢得了胜利。
对于这段历史,不管是从苏木个人角度,还是从“专家”角度,相对来说都是更真实的,只不过苏木这个家伙是个看看出了一定境界的人,让他冷不丁接受这个“真相”,还真得让他颇为震惊。
但是震惊过后,他却发现,这才是玩这个游戏的乐趣!
如果什么剧情,什么内容都是既定的,已知的,毫无冒险可言,哪还有什么意思!
苏木思考了很久,此时这个把他总结出来的想法跟殷洪说了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