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夏培素的认可 (2 / 3)
杨卫宁道:“我这次编写的CAD软件功能可能有点多,涉及的算法比较复杂,我们计算机中心中,可能也就那台DJS-260勉强能运行得起来。”
吕文军微微一愣,把目光转向夏培素,他对计算机不怎么了解,但夏培素作为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开拓者,没人比她更了解这一行了。
夏培素显然也有些意外,要知道DJS-260虽然比不上她主持研发的用来模拟核爆的高速阵列处理机150-AP,但也是这个时代中国难得一见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了,杨卫宁编写的软件连DJS-260都只能勉强运行,那这套软件该复杂到什么样的程度?
夏培素道:“小杨,能说说你那套CAD软件的算法和架构吗?”
夏培素这算是问到了问题的关键。
事实上之前吕文军和她提到杨卫宁,说对方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发一款CAD软件的时候,她就有些奇怪。
要知道软件开发可不是一个小工程,通常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单单把软件真正的业务需求转换成计算机可理解、可实现的模型,就非常考验程序员的个人水平。
这里所说的业务需求不是简单所说的要实现哪一个功能,而是需要去挖掘的,可能是潜在的但又是系统必需的,条例清楚、逻辑清晰的功能,甚至系统所依赖的运行环境也会产生一些需求。
所以说软件开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单枪匹马就能完成一款大型软件研发,这样的人夏培素压根就没见过。
吕文军这段时间一直没有降低对杨卫宁的关注,知道杨卫宁在计算机中心所引发的轰动效应。
在夏培素面前,他把杨卫宁夸得天花乱坠,夏培素虽然心中有疑惑,可一时间也不方便当面质疑。
不过现在杨卫宁居然说他开发的软件只能在DJS260这样的大型机上运行,这海口可就夸大了。
夏培素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想着趁这个机会,好好考一考这个小杨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
杨卫宁道:“夏教授,这套软件我是用C语言编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