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率的两种提升方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济效率的两种提升方法
  社会效率的基础是经济效率和科技效率,经济效率的基础是生产效率、或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效率指的是衡量一个企业对生产要素、或生产资源使用效率的尺度,如果一个企业A比另一个企业B在相等原材料、劳动力的流动成本和生产设施的固定成本下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那么企业A的就比企业B的生产效率高,反之,企业A就比企业B的生产效率低。如果一个企业A比另一个企业B在相同的流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投入,在相同的产品数量下能够花费更少的时间,那么企业A的生产效率就比企业B的生产效率高,反之,企业A就比企业B的生产效率低。可以用哲学经济学的“等效原理”来解析生产效率的含义,即:如果两个企业A和B在生产总成本满足“等价原理”的条件下,企业A或是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是在更短的时间生产出同等数量的产品,那么企业A就比企业B的生产效率高,反之,企业A就比企业B的生产效率低。简而言之,我们在比较两家企业的生产效率时,可以应用“等效原理”加上时间和成本两种变化因素的分析方法,两家企业在生产出相同质量、数量产品(等效关系)的条件下,投入成本(成本因素)低的是生产效率高的企业,或者花费时间(时间因素)少的是生产效率高的企业。

  一个企业比另一个企业在给定的成本投入和技术条件下,或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者花费更少的时间,用更多的产品和更少的时间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时符合哲学概念的“等效原理”,所谓的更多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了更多的产品,所谓的更少指的是在更短的时间生产出单位产品。用哲学经济论的“等效原理”和一个变动的时间因素可以衡量一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所谓的生产效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产品量的多少,根据哲学工作论的“等效原理”,所谓的工作效率指的是一个员工、一个工作团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多少。理解生产、工作效率、社会效率的关键性有两点:其一,可以用哲学“等效原理”来衡量同等的技术条件、同等的产出量、或是同等的投入成本。其二,耗费的时间,节约了时间意味着生产和工作效率高,浪费了时间意味着生产和工作效率低。经济学家通常将生产效率定义为企业管理者对有限的生产要素——原材料、劳动力、机器设备选择的最佳组合方式,以在最短的时间实现最大的产出。经济学家和企业管理者既可以使用“等效原理”和时间的变动因素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可以使用“等效原理”和产量的变动因素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比如:在相同质量和产量的条件下花费了更少的时间;或者在相同时间的条件下生产更多相同质量的产品。

  本作者用哲学认识论的“等效原理”加上时间、产量和成本的变动因素解释了经济学家对生产和工作效率的定义,从哲学认识论的解释和经济学家的定义中,可以获得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的第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实现的,比如:企业管理者对生产者和营销人员实行新的奖励考核办法,改善劳动条件,强化生产环境的安全管理,组织优秀员工到国内外的“大好河山”观光旅游,及时化解员工的心理和思想情绪等。在员工身上蕴藏了“与生俱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劳动效率的关键是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除了经济利益的激励机制,人本主义和企业文化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的第二种方法与哲学认识论的“突变原理”有关,技术改进和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提升生产和劳动效率的根本方法。为了提升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需要持续推进农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转换节奏,为了提升中国传统工业的现代化水平,需要不断地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应用范围和深度。

  中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不是由于中国农民不勤劳、不想着“下地干活”,相反是由于过于勤劳、过于操劳庄稼地的农活。提高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农村的城镇化。农产品价格的提升空间十分有限,大米和蔬果已经接近、或超过国际市场的价格,提高中国农民种粮、种果的积极性,以满足城市“吃米群众”和“吃群众”的食品需求,需要采用工业化和互联技术的措施,根据哲学认识论的“对应原理”,什么样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对应什么样的农业现代化。中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目前中国农民生产的粮食、棉花、蔬菜、水果、肉食和水产品位于世界的第一,以百分之十的耕地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粮食产量相当于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五,但是,中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六十四,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二。中国的城乡差距和农民收入偏低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有直接的关联。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中国处在用工业现代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节点”。

  中国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不是由于中国工人不勤奋、不想着“工地干活”,相反是由于过于勤奋、过于忙绿工地和工厂的活计。提高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是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是工业大国,却不是工业强国,目前中国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数十种、数百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于世界第一,然而,中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只能算“世界工厂”和“世界代工厂”,比如:中美两国的制造业产量基本相同,美国的制造业雇用了一千多万人,而中国的制造业聘用了近一亿员工,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了中国工人的将近十倍,尽管从1995年到2015年,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了百分之八点六,但是,没有显著地降低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在短期内还不能改变一些高技术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比如:光纤、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等制造设备大部分需要进口。传统制造业员工的收入偏低与劳动生产率偏低有直接的关联,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很快,却仍然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与国家的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联,制造业的发达程度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工业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量指标,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往往带来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而劳动生产率的降低往往导致一个国家经济的减缓。

  可以将提高经济效率的第一种方法定义为“非技术方法”,将提高经济效率的第二种方法定义为“技术方法”,产品生产是产品形态的转换过程,如果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更多地采用非技术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那么哲学认识论的“等效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第一种方法;如果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更多地采用技术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那么哲学认识论的“突变原理”可以很好地解读第二种方法。提升效率的实际应用方法符合哲学认识论的“互补原理”,即:非技术的方法与技术方法的有机结合,提高效率的混合方法切合理论定义和实际应用的互补性。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更加关注新技术的应用,比如:互联加商业的模式显著地提高商业劳动的效率,降低了商业交易的成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处在一个方兴未艾的时期,大规模的生产体系彰显了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有良知的经济学家不用担心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非人道主义”问题,在“脏活、累活、苦活”的工作岗位,机器人的效率是每一个“活劳动者”不能比拟的,机器人不仅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而且解放了人的劳动。我们不能不承认,宗教和资本主义精神没有解放人的繁重劳动,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却有可能把劳动者从繁重、单调、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阿里巴巴的“未来畅想者”马云关注了劳动者的解放问题,他最近过,“过去的三十年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的三十年把机器变成人”。

  (邓如山2017-12-11邮箱:deepmind_123@163.)

  (Twowaystoimproveeiceffieisretedwith“equivalenceprinciple”,theotherisretedwith“Mutationsprinciple”)

  v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