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和经济生活中的“等效原理”
“等效原理”不仅发生在包括天体物理学在内的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发生在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领域。既然“等效原理”既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那么在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逻辑和形式的一致性,我们不能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的某种逻辑和形式上的一致性理解为“等同原理”,得出自然科学等同于社会科学的错误结论。等效原理之所以不同于“等同原理”是由于“转换原理”和“突变原理”的作用。人与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当人与社会在自然中进化和脱离之后,人与社会便具有自然“母体”所没有的特性。人和社会保留了自然的属性,这是我们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遵循“等效原理”的基础,人在进化中诞生了社会属性,这是我们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遵循“突变原理”的依据。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机器”,同时,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人是情感和美的化身”,我们因此不用担心《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和阿里巴巴的“掌柜”马云吵得“沸沸扬扬”的预言:过去是人变成机器,未来则是机器变成人。机器人能够完成人的体力和智力不能完成的功能,机器人和人符合“等效原理”的功能,但是,机器人不具有情感和美的能力,机器人和一切智能机器不会变成人格意义上的人。
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的“等效原理”反映在**和**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他们提出了人类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的思想。我们可以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相似性理解为“等效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需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任何时期的生产方式都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的物质基础上,如果生产方式大大超越生产力的自然性质,那么我们选择的这种生产方式就会破坏生产力的自然性,注定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惩罚。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突变原理”同样反映在**和**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他们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历史不同属性的思想,人类的生产方式不仅包含生产力的自然属性,还包含生产力的社会属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不仅需要适应自然规律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需要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自然的目的性和人类的目的性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性。**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相似性和不同性同样可以从“等效原理”和“突变原理”的分析中得到澄清。
黑格尔曾经把世界史划分为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而**曾经把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划分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资本主义、**。**和黑格尔对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的划分有着形式上的相似性,符合“等效原理”的解释,但是,**和黑格尔的社会形态的划分理论在本质上完全不同,黑格尔的划分着眼于绝对的观念和抽象,甚至倡导了德意志文化的优越性,而**的划分着眼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促进、相互转换的历史运动,符合“突变原理”的释义。**哲学体系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突破就像爱因斯坦引力框架对牛顿引力框架的突破一样,这是一种实质性的突变,不只是词语和形式上的突变;这是一种整体性的转换,而不是一种“零零碎碎”的修改。
人通过发明和使用机器延长了人的体力,通过发明和使用计算机延长了人的脑力,通过发明和使用将机器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机器人同时延伸了人的体力和脑力,高铁和大飞机肯定比人跑得快,潜水器和潜艇肯定比人在大海中“潜伏”得深,大装备制造的生产流水线肯定比人的手工协作劳动效率高,而谷歌公司开发的“阿尔法狗”肯定战胜中日韩的围棋高手。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升了生产和社会交往的效率,不断改变人类的命运,随着21世纪智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人类的生产和社会交往的效率、人类的命运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昵?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变化,比如:机器和计算机的互联给我们带来了电商务,短短的十年、二十年,我们熟悉的传统商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像阿里巴巴的“巫师”马云所的那样,那些不拥抱互联的企业会最先死去。
杭州市致力于打造一个无纸币的城市,这肯定不是受马云积极构建互联金融生态的影响,但是,杭州市的这一工作目标肯定为马云的“蚂蚁金”制造了一个腾飞的“风口”,杭州的便利店和菜市场都在使用“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支付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无纸币的浪潮。简单来,纸币和电货币在使用的功能上符合强的、完全的“等效原理”,电货币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纸币“数字化”了,难怪马云常常上个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而本世纪是数据技术的时代。人类经济史上货币的载体发生了无数次转换,比如:从牛羊货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现在正在经历从纸币到电货币的转换,也许偷不得不“转型”,从偷纸币为主转向到偷“数字货币”,需要获得信息技能的“上岗证”,马云参加深圳的一个信息产业高峰会时,举了一个在杭州发生的“盗窃案例”,几个偷“不辞辛劳”地盗窃了三家便利店,只获取1800元的“赢利”,这从一个反面证明了杭州在无纸币城市的构建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纸币和电货币具有同等的货币功能,但是,电货币不等于纸币,电货币适应了互联经济的趋势,就像电商务适应了互联经济的趋势一样。
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和腾讯的微信支付逼退了国有的四大银行?最近的一则新闻引起了民的热议,到2016年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员工总数减少了17824名,这是自2011年来首次出现的现象。目前,中国大约有380万名银行从业人员,其中的80%为银行柜员,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报告显示,拥有超过1.6万个营业点的全球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去年裁减了14090名员工,中国建设银行裁减了30007名柜员,农业银行则裁减了10842名,预计未来的十年还将进一步减少柜员的数量。新闻舆论和民首先将“罪恶”的靶心对准了电支付的互联企业,腾讯和阿里巴巴通过提供便捷的手机支付服务,不断蚕食各大银行的传统业务,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超过84%的银行转账发生在银行点之外,而在2013年,这一数字大约为63%。客户不需要进行大量的现金交易,银行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点,柜员的离职不可避免。
正像电货币不会完全取代纸币一样,电银行也不会完全取代实体银行,但是,电货币会大量地取代纸币,电银行会部分地取代传统的实体银行,就像新闻媒体报道的那样,腾讯和阿里步步紧逼,中国四大银行2万员工谋求转行。马云在深圳举办的信息高峰论坛上提到了“新观念”,电商务不是虚拟经济,在西方经济学家的眼中,银行和金融业才是虚拟经济,如果马云的“辩解”是正确的,那么电银行更像虚拟经济。面对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步步惊魂”,民的指责和银行业政令的“封杀”不是好的选择,有落入马云提醒的“红旗法案”圈套的嫌疑。19世纪的英国为了保护马车夫的利益,制定了一个限制汽车产业发展的“红旗法案”,最终导致了美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与其等待马云和马化腾等互联巨头去改变银行,去改变保险业、去改变我们生活的时代,还不如银行和金融业从自身的改变做起,电信业和煤炭、钢企都面临了变化的需求,不应期待用某种“红旗法案”来保护自身的垄断地位,不应等待马云和马化腾的“搅局”。
“电店”、或电商务和实体店之间具有等效性的功能,“等效原理”的作用使得电店和实体店之间具有相互取代的可能,由于电店免去了店面租金等费用,至少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电店大量取代实体店的可能性更大。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务对实体店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排挤效应”,就像越来越高的城市房价对外来的人口产生了“排挤作用”一样,一些民和新闻媒体将实体店和实体经济衰退的原因归结为电商务的兴起和壮大,实体店失去的客源流入到店。一方面是商在一个个的购物节中“狂欢”、“庆祝”,另一方面则是实体店的冷清和员工的无奈。2016年被媒体人士称之为实体店的“倒闭年”,实体店的“关店潮”愈演愈烈,百货、超市、便利店、餐饮、购物中心无一幸免,其中包括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店。
实体店和实体经济遭遇的大困境不能都归结为马云和马化腾的“咄咄逼人”,实际上在电商行业内部也发生着激烈的竞争,在一个超大规模的电商平台上,多数中电商的日并不好过,就像有很多“僵死企业”一样,也有很多的“僵死门店”,经营点的成本优势并不保障所有的点得以赢在价廉物美。既然实体店和店具有“等效原理”的功效,那么马云的建议能够提供最好的“两店对立”的解决方案,实体店可以“上线”,店可以“下线”,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不失为最好的经营之策。2016年,一方面发生了实体店的“关店潮”,另一方面发生了**业的“暴涨”,银行和金融业的资金大量向**转移,导致实体经济供血不足,**商“掏空”了购房居民的钱包,导致对其它商品消费能力的不足,**大量挤压投资和消费需要,致使实体经济出现衰弱。地方政府在2016年的10月份开始出台“组合拳”的**调控新政,也是为了扭转**经济和其它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
投资、消费和出口在拉动GDP成长方面具有“等效原理”,电商务和**的高速成长既拉动了GDP,也给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电商务和**对民众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显著。我们发现电商务和**的“双重性”符合“等效原理”的解释,一方面它们具有虚拟的属性,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实体的属性,**中的建筑业很“实”,而**业中的价格泡沫和金融杠杆很“虚”,同样,电商务中的商品和服务很“实”,而电商务中的界面和体验很“虚”。目前,如何解决电商务和实体店,**和实体经济之间不公平的竞争是经济界人士和民争议的焦点,希望能够找到两者的平衡点。“等效原理”是我们在天文和物理哲学中发现的一个原理,即使在历史和人们的经济和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发现这一原理的适用性,只是不要忘记自然不同于社会,自然的基础不是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基础却是自然。
(邓如山2017-4-邮箱:deepmind_123@163.)
(The“equivalenceprinciple"”ioryandtheeiclife)
*v本\文*/来自\v\v/**\.Pi.,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