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宇宙膨胀中“迷失的星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寻找宇宙膨胀中“迷失的星系”
  天文学家通过对系外星系和恒星距离的观测,发现除本地星团以外所有观测的星系和恒星都在远离我们视线的方向上奔跑,这些星系和恒星没有停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快速地逃离我们,距离地球越远,逃离的速度越大,处于宇宙边缘的星系和恒星拥有最大的“逃逸速度”,由于这些星系和恒星的逃离速度与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因此,我们能够找到一个距离的“界标”,在这个“界标”之内,所有星系和恒星的“逃逸速度”低于光速,而在这个“界标”以外,所有星系和恒星的“逃逸速度”高于光速。除了本地星团以外,所有星系和恒星都在“亡命天涯”的路径上逃离我们和彼此逃离,如此的图景看起来就像发生了宇宙膨胀,膨胀的宇宙就像一个吹大的气球,很多的宇宙学家和宇宙学的科普作者都喜欢用膨大的气球来形象地比喻一个膨胀的宇宙,也有一些宇宙学家不认可宇宙膨胀的提法。本作者用“等效原理”来解释星系和星系,恒星和恒星距离的增大与宇宙膨胀在语义上的同一性。宇宙形态和变化的多样性常常让我们感到人类语言和数学符号的不足,需要用语言和符号系统来表达我们的宇宙认识,而人类的认识、语言与符号都有改进的必要和空间。我们对宇宙的认识需要借助语言和符号系统,由此产生了宇宙哲学的“生存之道”。

  宇宙膨胀仅仅指星系与星系,恒星与恒星之间距离的增大,不能“望文生义”,将宇宙膨胀理解为地球和月球,太阳和太阳系,房、车和我们的身体发生的膨胀。宇宙膨胀指的是时空纤维的拉伸,不是指天体和太空物质的膨胀,我们身体周围的“暗能量”极其微,不至于“撕扯”身体,让我们的“腰围”变得臃肿、虚大,同样,星系和恒星周围的“暗能量”仍然弱,不能撕开“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星系结构,然而,我们很难预测几百亿以后的“暗能量”威力,有一些宇宙学家认为,遥远未来的“暗能量”具有威力无穷的“撕扯力”,不仅能一层一层地“解构”星系和恒星,把宏伟无比的天体“剥离”为微粒和星云一类的“碎片”物质,而且能一层一层地“瓦解”原和原核,把坚固无比的原“消减”成重、轻和中微一类的“粒”物质。遥远未来的“暗能量”瓦解星系和物体的形式就像黑洞,凡是跌落到黑洞的星系和天体物体将被黑洞的“超级磨碎机”磨成粒和能量形态的物质,我们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即:巨大的“暗能量”排斥力和巨大的黑洞引力在作用力效果上符合“等效原理”,或者两者的作用力方式不同,作用力效应却相同,都能把牢固、坚不可摧的星系和恒星转换为基本的粒和能量。我们在理解宇宙哲学的“转换原理”时,可以将暗能量和黑洞的引力理解为宇宙中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超级机器”。

  本作者使用“孤岛效应”和“迷失的星系”词语来表述宇宙的膨胀效应,“孤岛效应”的词条可以纳入天体物理学的“词典”,除了银河系所在的本地星团以外,几乎所有的星系和恒星都与我们“背道而驰”,随着距离的加大,逃离我们的速度不断“提速”,星系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不仅我们的银河系,而且整个的宇宙星系都将变得像一个“孤岛”,我们和当年的哈勃一样,还能看见近的、不算太远的河外星系,我们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超大口径望远镜还能看见遥远的恒星和星系,但是,这些近的、中间和遥远的星系随着宇宙的膨胀将变得越来越稀少,所有的星系和天体物质在时空膨胀之中必然发生“物质密度递减规律”和“星系密度递减规律”,必然导致星系的“孤岛效应”,在人的十分有限的生命历程中甚至看不到大多数的星系,看不到那些以接近光速和超光速远离人类的星系,形成从人类的视线中“迷失的星系”。我们看的到和看不到的星系构成了星系的总和,看不到的星系随着宇宙的膨胀而变得越来越多,除非人们“长生不老”,否则,他们看不到所有的星系。从数学上计算和求解“孤岛效应”以及“迷失的星系”会极为繁琐,从宇宙哲学的层面上分析,“孤岛效应”、“迷失的星系”和宇宙膨胀的概念符合“等效性解释”的原理。

  根据宇宙哲学“等效原理”的解释,我们除了将宇宙膨胀比喻为一个吹胀的气球、膨大的蛋糕以外,还可以用垂直的“抛物体运动”来解释宇宙膨胀的原理。我们在地面上向上抛出一个“石块”时,假设石块作相对于地面的垂直运动,我们抛射的“力气”越大,该石块获得的初速度越大,石块被抛出的高度越高,石块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从距离地面的最高点落下,我们将石块被抛出的最高点称之为“折返点”,显然,“折返点”的垂直高度与我们抛射石块的“力气”有关,石块的初速度越大,“折返点”的高度越高,根据牛顿运动力学和万有定律的解释,如果被抛射的石块达到了“第一宇宙速度”,那么,该石块将飞出地球,进入地球周围的太空;如果被抛射的石块达到了“第二宇宙速度”,那么,该石块将飞出太阳系,进入太阳系周围的太空,如果被抛射的石块达到了“第三宇宙速度”,那么该石块将飞出银河系,进入银河系周围的太空。宇宙就像一个巨大的引力场,宇宙的膨胀赋予每一个星系以逃逸的初速度,星系逃逸的初速度越大,逃离宇宙引力场的可能性越大,以光速和超光速逃逸的星系和恒星越过了宇宙引力场的“折返点”,变成“迷途的羔羊”和“迷失的星系”,如果宇宙永恒地遵循“暗能量密度不变性”的规律,那么,可以预见“迷失的星系”数量会越来越多,从任何一个星系的视角来看,所有星系不停歇的背离运动将造成“孤岛效应”,我们的银河系通过“暗能量”的作用同样变成宇宙大海的一个“孤岛”。

  “孤岛效应”的持续性与“暗能量密度不变性”有关联,而暗能量密度的不变性与太空体积和暗能量总量的“同增性”相一致,在宇宙演变的历史上,天文学家发现了太空体积和暗能量总量的“同增性”,没有发现它们的“同减性”,太空体积均匀、或加速地增大,太空的“暗能量”随之均匀、或加速地增加,使得太空的暗能量密度保持不变。本作者相信,太空暗能量几乎绝对的均匀性和暗能量密度的不变性属于宇宙学中最神秘的性质之一,落入了双重性“广义测不准原理”的“圈套”。物理学家可以用“修正引力理论”来代替“暗能量理论”,选择替代性理论的方法符合宇宙哲学的“等效原理”,如果在时空中存在一种“修正引力”,可以用来解释所有的星系都在“大张旗鼓”和“静悄悄”地逃离我们,那么“暗能量”的存在就是多余的。本作者发现爱因斯坦在引力场方程中设置的“宇宙学常数项”既可以指“暗能量”,也可以指“暗能量密度”,常数项的性质指向了“暗能量”,常数项的数量指向了“暗能量密度”,暗能量密度的不变性表明了“常数”的含义。“暗能量”本身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变量,暗能量的大等于暗能量密度乘以暗能量区域的体积,体积越大,暗能量越大,体积越,暗能量越,比如:我们身体周围的“暗能量”十分微弱,不会对我们“腰围”的增大产生任何影响,不必将我们“浮夸”的身体看成是“暗能量”的侵入,而在超大的宇宙“空洞”中,必须考虑“暗能量”的超大作用,暗能量在宇宙大尺度上的力量决定了宇宙的命运,同样决定了“孤岛效应”的自然进程。

  (邓如山2017-3-14邮箱:deepmind_123@163.)

  (Lookingfor“thelostgaxies”fromicexpansion)

  *v本\文*/来自\v\v/**\.Pi. ,新快无弹*窗**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