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走茶凉 (1 / 4)
八月二十二日,魏越抵达平县,在他抵达时这里先后集结的北军八营、三河营,及张燕所遣黑山校尉杨凤部万余人已陆续开拔。
仅仅一天之后,雒阳方面就确认魏越本部分作前后两队出塞,前队是运输大量辎重的北军八营及杨凤四营,后队则是魏越所率五部营、三河营。
几乎是不留后手倾巢而出,董卓得闻后难以置信,难道真的会大胜鲜卑?
难道幽州刘虞、东部鲜卑就看着魏越大张旗鼓的吞并中部鲜卑?
唇亡齿寒的道理人人都懂,难道他们就这样毫无反应?
至于当下刘虞以仁抚慰游牧于州内、边境的鲜卑、乌桓及杂胡,这仅仅只是手段而已。若是反手之间能尽捕辖区内外的胡部为奴隶,刘虞恐怕比谁都积极。这年头能当上州牧、太守的,没有一个善茬。
对于魏越发动的讨伐鲜卑战事,其实现在雒阳方面关心的人已经不多了。
不论魏越是身死塞外,还是大败而归,又或凯旋班师,都不会再来雒阳,过度关注魏越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驻节地方不在京的大将军,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不去惹他就行了。至于还让这大将军插手国政,是不可能的,顶多今后相互商量着来。魏越想要独断朝纲,今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挥兵上雒,亲自坐镇,实际控制雒阳。
而现在,雒阳公卿们最关心的就是豫州牧、伉乡侯黄琬是否愿意接受征拜太师的诏令。
这是自大将军魏越出走雒都以来,唯一一起能影响天下格局、走势的大事件。
太仆赵岐居八十二岁高龄,是公卿百官之中岁数最大的,资历最老的,比蔡邕、马日磾、黄琬要整整大一个辈分,终究是经历过两次党锢之祸的大前辈。
哪怕满头白发,赵岐依旧对局势变化充满兴趣,与侄儿尚书赵戬探讨时局:“叔茂,北海孙宾石寄寓沛国以避战乱,不久前来信陈王与黄琬往来密切,可能会有大举动。自大将军出奔雒都以来,朝野不满董卓之情一日胜过一日,黄琬可会乘机发难入主雒阳?”
北海孙嵩字宾石,是赵岐叔侄的救命恩人。
当年赵岐在北海卖饼养活赵戬,谈吐不凡被孙嵩察觉有异,明身份后得到孙嵩救助,藏在孙嵩家数年。后第一次党锢结束,三公举赵岐为并州刺史时,赵岐向朝廷举荐孙嵩,孙嵩于是知名于世,担任豫州刺史。
赵戬听着沉眉:“叔父,侄儿不知伉乡侯与陈王之事。但董司徒近来多有乱命,远不及大将军统事有度章法严明,光是这两日,侄儿就驳回司徒府所签三封文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