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去留下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 去留下 (1 / 4)
        因魏越无私传授,张飞索性留在魏越营垒中一心学习,魏越对生性直率、好学的张飞也很是喜欢,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挖张飞。可张飞不好挖,张飞自少年时就仰慕刘备,对待刘备就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张飞是涿郡豪强出身,刘备家中也仅仅是一时落寞而已,刘备祖父以孝廉做过东郡的范县县令,父亲生前也被推举为孝廉,却意外病逝。

        对于挖角关羽、张飞,乃至是刘备,是魏越很早就有的想法,可随着跟蔡邕学习时间增长,施行这种想法的动力也慢慢减少。

        为什么后世对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如此推崇,视为道德楷模?这些人不论手段如何,本性如何,哪怕是伪装,也是伪装了一生的仁、义、忠、信;道德方面几乎没有多少瑕疵,不似曹操动不动就屠城,或孙权那么冷血无情。

        道德方面是一回事儿,魏越隐隐察觉了到了另一个关键:国体。

        刘备若赢了,施行的必然是两汉国策的延续;曹操、孙权若赢了,可能还是老样:士族干政。

        士族干政,一个人的成就由出身限定,会极大的抹消中下层积极性;只要你没一个好出身,任何的奋斗都是徒劳,那你还奋斗什么?出身上层的就更简单了,没有中下层的竞争者砥砺他们,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保证自己的优渥、腐败、荒唐生活。

        为了保证这种生活,他们必须死死镇压中下层出身的人才;失去来自中下层的道德监督,这些人自然是什么荒唐事都能干的出来。不似先秦、两汉时,高门出身又如何,你风评不好连当官的资格都没有。

        正是因为刘备、诸葛亮失败了,人们才对蜀汉充满遥想:若是蜀汉赢了,是不是可以避免士族干政,避免五胡乱华,避免八王之乱?避免南北朝?

        后世社会的底层因道德而崇尚、喜爱蜀汉;知识分痛恨士族干政引发的一系列惨绝人伦,令人骇然、义愤填膺的累累屈辱事,所以他们惋惜蜀汉之败。上层,下层民众都为蜀汉惋惜,蜀汉自然成了文化常识中的正统,比曹魏要正统。

        士族干政,这是魏越十分痛恨的,这会抹消一个民族、国家的积极性。就如同种姓制度一样,很多人都关心三哥的报道,就是因为这个国家在国土、人口方面有威胁。条件类似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悬殊差异?

        种姓制度,当种姓制度、思想、隔阂还存在一天,这个国家就很难追上来。

        士族干政,魏越对这件事情的态度非常的明显,他从蔡邕那里遭遇的种种冷落都是因此而起。他连敷衍、欺骗蔡邕的话都不愿,哪怕蔡邕只是要他一句假话,魏越就是不愿。这种态度,是他苦难、不顺的根源。

        当天使左丰抵达广宗代天抚慰将士时,魏越询问张飞,问他愿不愿意去蔡邕那里学习,他可以推举张飞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