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发展到深圳 弟弟安排览名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寻求发展到深圳 弟弟安排览名胜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六日,这一天的下午,我乘上了广深铁路客车,前往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火车在进入深圳时,乘警挨个检查了边境证。到深圳下了火车后,按照弟弟所画的路线图,乘公交车到八卦四路,找到了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

        我来到公司的市场部,弟弟刚好出去了一下。办公室的一位上海姑娘,帮我联系到了弟弟,他正在开会。在快下班时,弟弟回来了,把我带到了他住的地方。这里的房在泥岗路,是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属于边防部队的。

        弟弟告诉我,公司主管销售的朱副总,知道你过来了。他表示在今天晚上,要为你接风,到了一家酒店吃饭。弟弟还叫我,把衬衫的袖打下来,免得看起来手臂太黑。我有些不以为然,但还是照做了。

        我们来到了在附近的,一家豪华的酒店。这时,朱金文副总经理,带着夫人,也一起过来了。我们打了招呼,做了介绍。朱副总经理很热情,点了丰盛的酒菜。在旁边,还有漂亮的女孩,身着艳丽的旗袍,随时侍候。

        席间,朱副总经理问及弟弟:“你的这位哥哥,是不是亲哥哥,有什么打算?”

        弟弟的回答,却很为奇怪,我是他乡下的哥哥。只是到这里来玩的,不是来找工作的。可能是由于这些天来,我在沿途游玩,晒得很黑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公司有规定,限制家人在一起工作。

        八月十七日上午,向诗去了一封信,准备过几天,即会回昌。下午,弟弟让我和候,及那位上海姑娘一起,接待来公司考察的贵宾,去了锦绣中华游览。这位侯,为公司总裁候为贵的公,就读南京邮电大学,在公司市场部实习。

        在这里,有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属于世界八大奇迹。有众多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天文台(古观星台)、木塔(应县木塔),最大的宫殿(故宫)、佛像(乐山大佛),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最长的石窟画廊(敦煌莫高窟),海拔最高的宏伟建筑(布达拉宫),最奇的景观(石林)、最奇的山峰(黄山)、最大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有肃穆庄严的黄帝陵、成吉思汗陵、明十三陵、中山陵,金碧辉煌的孔庙、雄伟壮观的泰山,险峻挺拔的长江三峡,如诗似画的漓江山水;有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江南胜景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名塔、名寺、名楼、名石窟。

        中国民俗文化村,位于锦绣中华的西侧,占地20多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大型的文化旅游景区。含22个民族,25个村寨,按1:1的比例建成。通过民族风情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定期举办大型民间节庆活动,如华夏民族大庙会、泼水节、火把节、西双版纳风情月、内蒙古风情周等,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出,我国各民族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民风民情和民俗文化。以"二十五个村寨,五十六族风情",丰厚意蕴,赢得美誉,为"中国民俗博物馆"。[

        在民俗文化村,最为吸引我的,是在傍晚举行的,民族歌舞艺术大游行。鼓乐队、龙灯队、民间社火,端庄典雅的民族时装队,各民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地充分展示。晚上的民族音乐喷泉,随着美妙的音乐,喷出五色水柱。最后,景区夜空的光束和水雾,形成巨大的观音菩萨,把我们带进欢乐的高潮。在中国民俗文化村的牌匾前,候为我照了一张相。

        八月十八日,市场部经理方军,为接待客户,开了一辆面包车,去沙头角的中英街。我也和他们一起去了。

        中英街,原名为"鹭鹚径"。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河床,淤积而成,。长不足0.5公里,宽不够7米。在1898年,光绪帝24年,将沙头角一分为二。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港)界沙头角,故名为"中英街"。1899年6月9日,在英帝国的武力逼迫下,李鸿章与英驻华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了中英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将九龙半岛及附近海域,租给英国,期限为99年。

        在1900年3月16日,中英两国的勘界人员,来到了沙头角,从海边开始,沿着河道,进行测量和勘界,竖立了木质界桩,界桩上书写着,:“大清国新安县界”。3月18日,沙头角勘界结束。在沙头角一条干涸的河道上,界桩一字排开、向前延伸。不久,有人在河床两侧,搭建房屋,陆续出现摆摊的乡民,逐步形成了一条街。

        在中英街上,共有八处界碑。1、2号界碑,是在1905年,英国单方面换的。3至7号界碑,被日军占领时丢弃。现在的3至7号碑,是**政府同港英当局,于1948年共同重竖。8块界碑,基本保存完好。但由于年久,经过自然风化,有的界碑已经失去棱角,有的字迹已经模糊。

        著名的古井,在进入中英街的街边。为清代康熙年间,迁来沙头角拓荒的客家人,在此挖建,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人们饮用的水源。中英街两边的人们,还流传着民谣,"同走一条街,共饮一井水"。

        著名的古榕树,在中英街第4号界碑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树干苍劲,枝繁叶茂。由于树根长在深圳一方,枝叶覆盖香港一方,构成一幅奇妙的景观,被喻为"根在祖国,叶覆香港"。

        中英街商店林立,有来自五大洲的产品,品种十分齐全。因为到特区来的人,要到深圳市公安局,办理特许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所以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这时的黄金饰品,成为了游客购物的首选。除此之外,食品、日常用品,更显得物美价廉。

        我按照弟弟的叮嘱,在华界的金店,买了一条金项链;在港界的摊贩,买了较多的丝袜。实际上港界的金店,价格更为便宜,但在心理上,总怕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在港界的金店,又不好呆得太久。有双方的警察,时不时在路边盯着。

        ,新v更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