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雪情浓一家亲 市长千金一片心
一九八八年九月九日,今天上午,我在江拖弟中学,上完了第一节课后,时间已经到了9点10分。待我抓紧时间,赶到雪的家里去时,便已经是9点40分钟以后了。
我和雪一起,对今天要做的工作,粗略地计划了一下,便来到了出黑板报的地方。在那里其他部门,正在出黑板报的人,见我们过来了,都赞不绝口地称赞。他们;“你们出的黑板报,设计得很好,既大气庄重,又灵活漂亮。
当我在出黑板报的时候,已经有不少该厂的职工,在一起围观。他们都深信不疑地认为,我是雪的男朋友。这些人跟雪较为熟悉,随意地开着玩笑。雪装着似懂非懂的样,沉着应付。而我呢,也装着不在意和没有听见。不过,我这时在心里的感觉,是热乎乎的。
由于黑板报的内容,主要是庆祝国庆节的。既有国旗、**、鲜花,又有美术字等。还需要誊稿,黑板又比较大。自己在出黑板报时,十分精心,再三斟酌,力求最佳效果。到了中午,我们出的黑板报,还有一些没有完成。我便又只得留下来了,在雪的家里吃饭,准备下午接着再干。
这一次,雪的姐姐,也在家里。她在纺织机械厂工作,顶了其父亲的替,不久前结的婚,丈夫是一位车的司机。在饭桌上的夸夸其谈中,我觉得雪的这位姐姐,人很为干练,但是,显得有些爱虚荣的样。
下午,我和雪在她厂里,继续出着黑板报。到全部赶完成时,已经是3点钟了。我在学校里,下午的第二节课还要上。等我再从雪家里出来,又过了5分钟。这样,我仅用了25分钟的时间,一气赶到了学校上课。当我上课的铃声中,出现在课堂上时,已经是气喘喘吁吁,脸胀得通红,觉得全身湿湿的,直在冒汗。
刚刚下了课,回到办公室里,蔡老师便来找到我。她告诉我:“昨天上午,在你刚走的时候,赵就来到了学校。这一次,她没有见到你,帮作了解释。她跟我,叫你在这几天,可以直接去市文化宫,来找一下。她还告诉了自己在文化宫,上班和值班的时间。她办公的地方,是在六楼的宣教科办公室。”
我听后有些为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已经摆在了自己的面前。到底怎么办呢?我在此时,犹豫不决。不管怎么,这也是人家市长的千金,表示对自己的一番心意。
这一次在雪那儿,得知我的那篇科普文章,《太阳系有第十大行星吗?》,在《南昌晚报》上刊登了。雪以前看过我写的底稿,一看题目,就知道是谁写的,很为崇拜。我到了学校,在上完课后,按照雪所告诉的时间,找到了那一张报纸。这一篇文章是:
太阳系有第十大行星吗?
谈到太阳系的大行星,人们知道,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这九大行星以外,我们的太阳系,会不会有第十大行星呢?其实,这么一个问题,至今还是一个迷。要去了解它,还得从天王星的发现以后起。
自从在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以后,有人用天体力学理论,进行了计算。得出天王星,在其他几颗大行星的引力影响下,绕太阳运行的理论位置,竟与实际观察的结果不符。到1841年,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根据这个差值,反推出在未来轨道上,有可能存在未知行星的位置。但是,在当时却没能够观测到。
到了1845年,人们发现天王星的运行,与理论计算位置的位差,已经增大到了2′。1846年,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也用同样的方法,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该年的9月23日,在柏林天文台的咖勒,于得讯的当天,果然在离预测位置,不到1"之处,找到了新的行星海王星。
找到了海王星以后,人们把海王星的影响,加进去再进行计算。得出天王星运行的位置,比在理论的计算上,还有2"的误差。但是,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几十年里,并没有找到新的行星。
1930年3月13日,美国一位年轻的天文工作者,名为汤保,竟在检查星空照片时,果然又发现了冥王星。可是,找到冥王星以后,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当前的观察,还是不相符。海王星的计算位置,也仅仅是只符合近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误差也会增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断言,在冥王星以外,肯定还有大行星。并且根据科学原理算出,它的轨道运行,在离太阳115亿千米之远;它公转运动的周期,是676年。也有人认为,在目前太阳系的分布状态下,不可能容有第十颗大行星存在。
而今有人指出,到**9月,美国“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掠过海王星,奔向冥王星。在冥王星之外,将有可能发现新的行星。到那个时候,人们或许会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注: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除名。)
起来,这一篇科普文章,原来还是为《中学生之友》杂志,所准备的。该篇文章,送到市教研室郭可让老师处后。过了一段时间,郭老师回复不适用,被我又要回来的。他的理由,竟是我校梁老师认为,在有关资料上,查得到这方面的内容。
真是觉得奇怪,既是科普创作,肯定要有科学原理。只是要精心整理,不要去照搬罢了。我校的梁老师,为什么会那样的话呢?而这位郭老师,身为市教研室教研员,兼《中学生之友》的编辑,怎能没有自己的主见呢?
后来,我去了南昌晚报总编室,找到三中同学杨金星。他在江西师范学院毕业后,先是当了一段时间中学老师。记得当时在市教研室,分管美术的刘迪玺老师,对他不愿当老师,也谈了看法。他离开学校后,又在江西工艺美术馆,呆了一段时间。现在南昌晚报社,主要担任美术编辑。在杨同学的帮助下,我的这一篇科普文章,在《南昌晚报》上,总算是发表了。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