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学校去拜访 美学报告受赞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政学校去拜访 美学报告受赞赏
        一九八七年九月六日,为星期二,是我厂的休息日。我在家里闲得无事,便决定去省民政学校,找原省良种场中学的老同事,现在这里工作的漆根顺老师,去拜访一下。

        上午8点来钟出发,来到“八大山人”纪念馆旁时,我先去了省公安专科学校,找了一下调在这里的聂平老师。他也是在省良种繁殖场中学,我的一位老同事。但是,我在这一次,没有找到他。

        我出了省公安专科学校,骑着车继续向前。经过了一番周折,总算是找到了省民政学校。这个学校,我还从未来过的。经过询问该校的老师,找到了漆根顺老师的家。

        漆老师在这所学校,分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现在他已经在这个学校,担任了教务科长。他如今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兴冲冲地告诉我,学校还正在考虑,批他为学校党委的**。看来,他调到这个学校来,还是混得很不错的。不过,我觉得该校所处的位置,毕竟太偏僻了一些。

        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除了单位地处的位置,比较好以外,其他方面是大为逊色的。所以,我在和漆老师谈话时,多少有一些自卑感。

        中午,漆老师的妻,备了丰富的酒菜。席间,漆老师还不时地为我夹菜,自己觉得也有些不好意思。由于当时传,流行2号病,都要多吃鱼,少吃肉。直到下午两点多钟,我们才喝完了酒,这时人也有点醉了。

        回来时,我在青云谱,顺路到了一下省印刷学校,进去找了找,原省蚕茶所的李洪老师,但没有找到。该学校的老师告诉,他吃完了中饭,就回到市区家里去了。

        我再落了一下聂平处,在省公安专科学校,教学大楼的五楼,找到了他。然后,我同他一起到办公室里坐了坐。聊到了4点多钟,才告辞回家。我校的物理老师朱少能,与他在大学里,是同班的同学。我向他约好,请他在这几天有空时,来江拖学校玩玩。

        出去玩了一天,到傍晚时,我才好不容易回到了家里。我觉得很累,便在床上,好好地睡了一觉。

        九月二十二日,我觉得这样下去,实在是太难熬了。爱情婚姻大事,不能再等待了。在本星期以内,一定要跟雪把关系挑明了。不行的话,就拉倒算了。这样下去,太难受了。我简直无法再坚持得住,就这样下去,是会拖死人的。

        自本学期开学以后,我班开设了选修课《美学讲座》。任课的老师,名叫郑书淮,是一位年轻的老师。他的课是讲得不错,得到不少同学的亲睐。在一段时间后,郑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题,要求同学们写一份,关于“美学”的听课报告。并且特别强调,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找出他的缺陷,要听逆耳之言。

        我本来就是一个当老师的,既然郑老师有这么虚心,也就不避嫌疑,毫不含蓄地与郑老师共商切磋。我写的这篇听课报告,与众不同,内容为:

        “美学”听课报告

        在我们班上,学校开设的“美学”科目,虽然属于选修课,但又是实际上的“必修课”。可能是因为选修,成为讲座,没有教材,也不发讲义。这样对于教师来,讲课倒是方便,正误不易考证,一讲开去,完后拂袖而走。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做学生的来,却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首先必须肯定,郑老师年轻有为,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讲课口齿清楚,语言顿挫有力,层次分明,重点多有重复,……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我们学生。

        优点不一一列举,谈一下不足之处:我认为,在讲课条理的归纳上,还欠作用心。也许没有考虑到学生,应当怎样去作笔记。在老师众多的夸夸其谈中,是否能整理出一些,简洁的,或带有自己看法的纲要?即使在尚难定结论的议题上,也应该带有,老师引导启发的观点。这样一些纲要,应当是老师需要考虑的,在每一节课,所交给学生的知识。可以先提出再解释、引证或介绍;也可以先提出论题,让大家讨论,然后再讲解归纳。

        这样的方式,我们做学生的,也好抓住要领,更好地把笔记作好,以避免张冠李戴、喧宾夺主,造成缪误。我们想要听的,不应是泛泛而论的学术讲座,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化课。在此学习的同学,大多是对“美学”较为陌生,并无什么基础的业余大学生,普遍缺乏这种综合能力。

        在板书的设计上,本人也有一些看法。课堂的板书,是教师讲课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也是讲课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板书的格式、内容,应该是教师所考虑,怎样使自己讲授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接受。

        郑老师的字,写得清秀、流畅,具有一定的功力。作为书法艺术,从右到左,行行竖写,这种承传古人写法,无可非议。在当今的板书风格上,确实表现了一种个性;在某些方面,也是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然而,不知老师是否考虑到,学生对此的感觉如何?我们的课堂笔记,也好象你的模式,那样去做、去写吗?估计难有一两个同学愿意。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去考虑设计。然后,再把核心内容,回到笔记本上。

        这种板书变通的局限性,又会如何呢?遇到复杂的情况,又怎么办呢?黑板一般都是横着的,不是竖着的。这样一些原因,可能是造成内容结构,显得单调的弊病。板书结构和方式的改革,应该是更加有利于教学,而不仅仅是为了“新”。郑老师的这种“新”,我实在难以看出,有什么特别好的效果。

        本学生不善于迎合,又逢郑老师慷慨激词,再三剖白,渴求逆耳之言。在此,我也就不避误嫌,谈谈自己的片面看法,仅给老师作为参考。

        后来,这篇听课的反馈报告,作为美学课的一次作业,得到了郑老师的赞赏,批了一个“优”。并且,郑老师还在班上,进行了褒扬。可见这位郑老师,确实是一个肚量大,治学有方,要求上进的优秀教师。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