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转铁中调函到 书记再劝为我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欲转铁中调函到 书记再劝为我好
        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日,这几天,我的思想活动很厉害。对于工作调动问题,不得不作一定的思考。本来是江拖学校的梁老师,主动请我调到他们学校的。而他们学校,还仍要我去试讲。现在又是厂组织部,如何如何地拖皮。那个学校的环境,也确实是太差了。我注意到,他们学校的一些窗,竟是用塑料纸蒙的,还被风吹得破破烂烂。

        现在人家铁路二中的朱老师,也提出他们学校,需要地理教师,可以帮我做推荐。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可以多一个心眼,到铁路二中去,碰一碰运气呢?

        今天为星期日,昨天我在回南昌的时候,特意跟学校的领导,请了明天的假。准备去南昌铁路二中,看一看具体情况。若有可能的话,就不去那个江拖弟学校了,省得那样麻烦。

        南昌铁路一中,我倒是去过,知道所在的地方。而南昌铁路二中,这所学校我还没有到过。为了先认一下路,在这一天的晚上,我先去火车站附近,找了一下铁路二中,注意看了看那里的环境。虽然校园不是很大,但觉得校舍很是不错的,布局也十分漂亮,显得很为洋气。

        这样看来,南昌铁路二中,与江拖中学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了。而且,对于铁路单位,在当时来,是多少人向往的好地方。这时,我的心里已经有了底。

        现在怎么办呢?既然已经请了明天的假,就准备还是去活动一下。如果能够得到落实,调到南昌铁路二中的话,就尽量定下来。在江西拖拉机厂中学,那样差的校园环境,估计那里的学生,也不会好教。特别是厂部机关,那些办事人员,工作态度是这么疲沓,给人的感觉很是不好。

        我初步的想法是:与江西拖拉机厂中学,暂时还不能脱钩。先去设法尝试一下,调南昌铁路二中。那里实在不行的话,仍然可以再去这所学校。

        三月二十一日上午,我来到了南昌铁路二中,找到地理老师朱立享。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且立即带着我,去见了他们学校的校长,作了介绍和推荐。

        南昌铁路二中的领导,非常热情,表示很欢迎我能调过来。只是现在铁路系统的人事调动,目前还有些麻烦,必须要通过上海铁路局。不过,现在人事调动上,也正在进行改革。上面将在不久,即会放人事权给学校,希望我能够稍等一等。

        这种需要等待的事情,实在是很难。到时候,如果万一不行的话,那岂不是成了,没有栓的扁担——两头塌?因此,我的思想又犹豫起来了。

        之后,我再去找了江拖中学。这一次,他们弟学校,已经有了结果。一位校长告诉我:“你上次来了以后,我们就到了一趟厂里,去问了厂组织部人事科。经办的工作人员,是这样答复的:他们早就在办理,已经向省农科院良种繁殖场,发出了干部人事商调函。只是你单位那边,到现在还没有动静,不知情况如何。”

        我见情况是如此,便决定还是一心一头,调到江拖这个单位了。看来,人家在我的调动上,并没有那样怠慢。因此,自己也要讲一点信用。在第二天的上午,我一回到省良种繁殖场学校,便马上来到场部机关,去找已是场**喻建雄。当时,我在场部机关,没有找到他。

        这一天的中午也巧,我吃过饭后,正在和老师们一起,在外面晒着太阳闲聊。这时,我却看到喻书记,骑着一辆自行车,从学校的旁边经过。这个时候,正是与喻书记,谈调动的好时机。我赶快过去,把喻书记拦了下来。

        “喻书记,我到了江西拖拉机厂组织部。他们已经把情况告诉了我,干部商调函很早就发过来了。”我有些不大客气地。意思就是,场里对于这件事,应该是早就知道的,为什么要卡到这么久,没有告诉我?

        喻书记把车停稳,见我这样跟他讲话,并没有觉得什么突然。他显得很平静地回答:“这个我知道,他们的干部商调函,发是已经发过来了。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场里转干的事情,虽然上面已经批下来了,但是在目前来,场里现在还没有正式公布;在另一方面来,我们还是希望,你能够留下来,与我们一起共事。这样做,也是为你的前途着想。现在场党委办公室,正缺一位主任,你正适合做这个工作。我以前跟你过,你如果不走的话,将来这个职位,可以考虑让你来担任。”

        我仍然没有答应,表示坚决要走,不想在这里呆了。正在这时,住在旁边的汽车司机王建华,却跑了过来,拉我们一起去他家喝酒。我早就听,喻书记很会喝酒。这一次。我们在一起对饮,见他的酒量,果然是很不错。

        喻书记在桌上还讲到,你现在实在是要走,我们也不会去卡你。只是到时候,还要经过厅人事处,研究和审批。如果他们不肯放的话,我也没有办法。

        我见喻书记这样,感觉好像话里有话。于是,自己也从侧面,透露了与舒惠国副厅长,有着较好的关系。我心里这样想,即使厅里要卡的话,也没有那么容易。到时自己与舒厅长的关系,还是可以用得上的。

        在南昌与同学们在一起,我谈起这件事时,郭振凡对我调回南昌的事情,却不以为然。他跟我这样分析:“其实,你并不一定要离开那儿,回到南昌来工作。在那样的农业单位,或许对你这样的人才,会很重视,对以后的前途会更好。现在你在那里,好不容易,有了入党提干的机会。如果把握的好,也许在以后,会前途无量。你回到了南昌市的话,若想再有这样的机遇,几乎是不大可能的。”

        郭振凡的这样一些话,我在当时的情况下,肯定是听不进去的。我是这样认为,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干,回到了南昌后,在国营大型工业企业,同样会有机遇。现在看来,老同学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真可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