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未准好烦恼 转干评课分最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考未准好烦恼 转干评课分最高
        一九八四年六月中旬,我向学校书记兼校长刘洪涛,提出了参加成人高考的申请。刘校长,要求参加考试的老师,人数比较多,需要在研究以后,再作答复。

        几天后,批准教师报考成人高校的名单,在一天晚上,作了宣布。那一天晚上很热,刘校长让我们这些报考的教师,搬凳坐在院的大雪松旁,开了一次会议。

        刘校长告诉我们,经过学校的研究,同意了一部分老师的报考。但是,我报考成人高等学校的申请,没有如愿得到单位的批准。理由是,我担任了高中毕业班的教学,学生处于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不能因为我自身的迎考复习,影响学生的高考复习质量。

        这样一个决定,对于我来,真是一个晴天霹雳,遭受了很大的打击,感到心情十分痛苦。在省蚕茶研究所中学的遭遇,又一次在新的单位重演。我的一切希望都落空了,顿时觉得前途茫茫,一切都回归到了从前。

        经过这半年来的拼命复习,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消耗了多少的脑汁。盼望已久的成人高考,现在居然会成了泡影,竟连报名都没能够报上。我这个人的命运,也算是够曲折,够复杂的了。原来准备安心工作的打算,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发生了变化。现在我的心里,又一次产生了,一定要调走的想法。这一个地方,对我读书的学历问题,不能够解决,那自己在这样的单位,干得还有什么意思?我何苦还要到这个单位,来安心干工作?

        我作为一名高中把关教师,总不能老是以一个高中生的身份,在这里这样教书吧?没有大学的文凭,我的将来怎么办?随着以后大学生的增多,国家**门,肯定会要求规范教学的资格。到那个时候,我还只是这样高中生的学历,在教师岗位上,哪里还会有自己的位置?

        此后的一段时间,我堕入到了无限痛苦的深渊。在课余的时间里,我常常会以散步,来减轻心中的郁闷和忧伤。

        学校的北面,是一片桃林。桃儿在成果的时候,果农就用塑料袋裹了起来,以防虫的侵入。现在的果实,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构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学校的西边不远,有一条国道公路。那是我在以前,到省蚕茶研究所的必经之路。公路的西侧,是一片梨树林,这时也挂满了梨,就是那种有名的铁皮梨;公路的东侧,是一片辽阔的西地,那是当时有名的无籽西。

        在公路边上,有人摆摊,招呼来往的司机,买他的西。我也去买了一个,拿到姐姐家里切开,却是生的。姐姐责怪我不会挑,教我拣的技术:“生敲上去‘咚咚’响,声音很脆;熟敲上去,声音‘笃笃’响,有些沉闷。但是,也不能太软,否则的话,里面就已经倒瓤了。”

        学校的南边,是果树研究所的桔林,种的是温州蜜橘。在这个时候,一个个青青的橘,也挂满了枝头。只是这些果实,还要到十月份的时候,才能够成熟,转为金黄色的大蜜橘。

        省良种繁殖场的场部,在学校的东南边。从那里往西南,有场里的淀粉厂,以及院里的畜牧研究所;从那里一直往南和东南,大都为正在抽穗的水稻田。

        我沿着机耕道和田埂,往水稻田那边,走了很远很远。在东边的尽头,我看到了一条河。河的两岸,有村分布。我看见对岸,有村妇在河边洗着衣服。

        正当自己在十分烦恼之时,好在我们场里,开始了搞转干的工作。我是在一九七八年初,开始到学校教书的,符合转干的条件。又因为我是高中毕业的学历,不需要参加笔试,只是考一考讲课的水平。

        记得在那时在学校,有一位较年轻的男会计。他因为右手残疾,还只能用左手写字。是场里对他的照顾,才担任学校会计的。由于他只有初中的学历,这次要转干的话,就一定要参加上面,所安排的笔试。

        我现在的打算,只有在转了干以后,赶紧想办法,调回到南昌市区工作。到那个时候搞调动,应该不会再有什么限制了。农场知青的身份,可以得到解脱,开创自己新的生活。

        当时,农场弟学校的老师,有相当的一部分人,是像我这样的农工编制,以工代干。真正有大学学历的教师,在农场弟学校不是很多。这样一些教师,大多是由场里就地取才,在所有的职工当中,挑选出来的。其中有不少的老师,就是下放的知识青年。因此,当时的转干,对于我们知青教师来,是一件决定前途、命运的大事情。

        学校组织的转干考评组,由刘洪涛校长为组长。在进行课堂讲课考评时,全校的老师,都可以自由进入参加,进行听课和打分。

        在考评我讲课的时候,是在校长办公室里进行,没有学生参加。除了考评组以外,来了很多的老师。其中我注意到,里面有英语老师尹。她在听课时,是那样的认真,作着记录。这一位姑娘,运气还是蛮好的,所提出的成人高考申请,已经得到了学校的批准。

        我在考评讲课时,和以往的课堂教学一样,不用翻什么教案,只需一支粉笔就行。熟练地一边讲、一边画、一边写,从容自如,叙述准确生动。在座的都是老师,我也不需要向他们提问。大家对我的评分也很高,得到了96分的高分,为全校考评分数的第一名。

        这一个成绩,记录在了本人的档案。我在若干年以后,看到上面还有注明,在全校老师的讲课打分当中,是那时最高的分数。在材料上,还有众多老师的签名。

        在人事档案里,我还看到了一份外调材料。是在省蚕茶研究所学校,由万光武校长写的。内容写的倒是还可以,但在最后有一句,是希望我在新的单位,加强组织纪律性。对于在省良种场中学的表现,则是由漆根顺老师写的,内容非常简单。我系调来该单位不久的老师,还不大了解。

        此时,这一位漆根顺主任,与我们一样,系以工代干的老师。他这样写,不知是什么用意。我调到这个学校任教,都快一年了,怎能不大了解?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