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到横岗良种场 新校寄托新希望
一九八三年八月底,我离开了梁家渡,由省蚕茶研究所弟中学,调到了南昌县莲塘的横岗,即省良种繁殖场弟中学。在这一年,我已经有27岁的年龄了,对于新的工作单位,寄托着人生前程的新希望。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良种繁殖场,前身为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早这里是省委机关农场——红旗农场,后来,与莲塘的原江西农业干部学校合并。现在的省农业科学院,在南昌县莲塘的伍农岗,而省农科院良种繁殖场的地点,则在莲塘镇以南的横岗。
这个地方,距离南昌县莲塘镇,约有七、八华里的路程。有一条很宽畅的公路,从南昌县莲塘向南过桥后,向东南有一个路口,直接通到了该场的场部。据,这一条公路,还是在**时期,由原济南6011支左部队政委、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程世清,下令修建的。
由于省良种繁殖场,在横岗火车站附近,又于南昌市区与梁家渡之间。这样,离市区我的家里,约近了一半的路程。有时,我还可以从南昌,骑着自行车来上班。我计算过时间,若骑车快的话,只要一个时多一点。这里的职工到市区去,由于有一段路,没有公交车,他们一般骑着自行车到莲塘,把车放在那儿,再乘坐市内来的公交车。
这里为全省水稻良种的繁育基地,所辖的面积很大。北到莲塘,南到向塘,方圆近10千米。除有两千多名国家职工以外,下面还设有一个集体办公室,管理着上万名当地的村民。
场部机关办公大楼的规模,在当时的农场来,也算得上是高等级的。西边有一座大礼堂,东侧的大樟树林边,有一栋楼是招待所。周围有大面积的果林、茶园、水田片片连绵,环境很是不错。
八年前,我在南昌三中高中毕业以后,曾经到过这里来玩。在那个时候,我的姐姐从所下放的修水县,调来省农科院果树所不久。当时,自己也正面临着下放,记得我在这里散步游览时,由于景色迷人,还为此写过一些散记,也很希望下放到这个地方。可惜的是,那些珍贵的文字记载,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在南昌三中,比我高一届的同学,他们毕业后的下放,也有不少分到了这里的。而今,我调到了这个农业单位,终于成了该场的一名正式职工,开始在弟中学,担任教学工作。
场弟中学的所在地,在路口圆盘边的一个高坡上。当时,仅有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再加上原江西农学院,有个园艺系在这里,该部分大多也属于我们学校。在操场上,修有水池和花盘,还有一棵很大的樟树。
将省良种场弟中学,与省蚕茶研究所弟中学,进行比较,那可就要大得多了。在省蚕茶研究所中学,初中的一个年级仅有两个班,高中的一个年级仅有一个班。而这里的初中,一个年级就有四个班;高中的一个年级,有两到三个班。
学校的书记兼校长,名叫刘洪涛,是一位部队下来的转业军人,担任高中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副校长是李延龄。教务处主任,名为漆根顺。他和我一样,仅是个高中毕业生。不过,漆老师除了行政职务外,还担任了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以及语文教学。后来,他参加了江西师大的函授学习,是一位能力很强的干部和教师。
我所在的办公室,为政、史、地教研组,在一个有棵高大雪松的院落内。这里的环境优美,围绕的女贞,枝粗叶大,还有不少的花草和桂花树等。那一棵雪松,造型非常好,树龄长。曾有不少的单位,想出高价谋取这棵大雪松,但我们场里没有答应。
政史地教研组的办公室人员,有政治老师曹仲浩、黄辉华,历史老师胡玉良、徐凯鹰,地理老师是我和漆建华。
地理教师漆,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一位年轻教师,担任了初一年级四个班的地理。他去年在省农业机械学校,中专毕业,分到了省良种繁殖场,被安排在了弟中学,当了一名地理教师。
在办公室里,我和漆老师,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他很尊重我,也很听我的话。由于他不是地理专业毕业,在上个学期,场里还让去了江西师范大学,进行全脱产,参加了高中地理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想当初,我在省蚕茶研究所中学,就没有这样的命。为了这样一件学习的事,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最终也没有如愿。
我在这所弟中学,除担任高中文科毕业班的地理,还担任了高一、初二年级的地理课。学校的高中文科毕业班,在操场边一间单独的教室。这里在夏季比较阴凉,有大树遮掩。我到这个学校的第一次开会,就是在这里,听刘洪涛校长作报告。
高二文科毕业班的学生,也不怎么多,只有二十几个。他们大多为本场职工的女,也有在莲塘省农科院、附近高坊部队的弟。其中还包括,原在省蚕茶研究所的学生,如符昌元、辛建华等。
蚕茶所中学的李福林老师,也想把他女儿李燕,送过来就读。但在最后,还是没有来成。我离开省蚕茶研究所后,那里的高中,不久便没有再办了。
我在这所学校,还遇到了原在南昌三中,比我高一届的同学。她名字叫邓武红,从学校下放在此之后,由知青被选拔上来,当了以工代干的教师。后来,她又作为工农兵学员,被选送去了江西师院读书。她在大学毕业以后,又分回了原单位中学教书。
我们这两个同学相会,自然有不少的话讲。邓武红到,我班的毛淑华很漂亮,在三中的宣传队里演出,常扮成一位朝鲜姑娘。
学校的住房很为紧张,没有安排我的住宿。我只好在姐夫的单位——国防工办409库,包了交通车的月票。一般情况下,我是每天回家。有时,也会住在姐姐的家里。这样几乎天天跑,也很不习惯。中午在学校里,没有地方睡觉,人也感觉很疲劳。
这时,我的外甥,读学还差一岁。由于我是场部中学的老师,学部还是让他,上了学的一年级。该班的班主任,是一位康老师。她的爱人潘老师,在中学部教语文。他们的儿潘志龙,又和我外甥在一个班,成为了好朋友。我姐姐与康老师,后来关系也很好。
姐姐所在的单位,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与我的单位靠在了一起。她有时在果林里包工挖沟,我在课余的时间,也会去帮帮忙。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