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事折腾真烦人 散心进贤温家圳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七日,这一天为星期一。我又从南昌,去了一下省良种繁殖场中学,找到了陈建福老师。陈老师告诉我:“你的人事调动,可能是场里正在办理。这次调过来的希望,估计很大。”
后来,我再去良种场的机关大楼,找了一下文教办的文主任。今天,他不在场里上班,我没有找到,也就又回南昌去了。
六月二十九日,这几天,由于高考的学生放假,自主复习,我都在南昌家里。自二十七日开始,家里为妹妹与邻居的婚事,吵得一塌糊涂。妹妹找了一个邻居,母亲对这件婚事不同意,姐姐也不同意,弟弟的来信,也坚决反对,只有哥哥认为可以。
为了此事,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的。我夹在家里人中间,十分难堪,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母亲和妹妹,两人竟这件事情,吵得打起来了。在无法制止的情况下,我也只能帮母亲。妹妹的心里,自然是不理解。而母亲见我,没有充分地给予支持,又很是生气。
这三天来,我没有在家里吃一餐饭。想想自己下放在外面,已经受尽了各种磨难。现在妹妹调回来了,家里的情况,又会是这样。想想这样的状况,真觉得活得没有什么意思。
我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感到非常地难过。看看别人的家里,是那样的和睦。而在自己的家里,却是这样的不通情达理,真是让人烦透了。为了缓解这种烦恼,我还来到了人民公园。在这里走一走,散一散心。
人生,竟然是如此的残酷,在受尽了外界的凌辱的如今,我却又陷入了家庭纠纷的旋涡。几天来,我精神萎靡不振,心情很是不好,无心做任何一件事情。上帝啊,为什么要安排一个这样的命运,让我出生在一个这样的家庭?我实在是太痛苦了。这些天来,都是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下,好不容易度过来的。
七月一日,我带着十分痛苦的心情,回到了学校。河北邢台汽车制造厂的李晓明,给我来了一封信。这一位李姑娘,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女工,现在可是一个风云人物了。由于她没有考上大学,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学起了地理学科知识。她还研究出了一种教学仪器,用一块轮盘,演示地球的运动和日历的位移。她的这一项发明,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本已高考落第的女孩,被某一师范大学地理系看中,破格给予录取。这一件事情,在报纸上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我对这位姑娘的顽强学习,很是佩服,也十分羡慕。在前一段时间,我看到该篇新闻报道后,即兴写了一封信给她。我在信中,也谈了谈自己报考大学的境遇,以及通过自学大学地理课程,结合教学实践,写出了一些论文和科普文章,得到了发表的情况。现在,我能够收到她的回信,自然心情好多了。由于她在这时很忙,收到全国各地的来信很多,给我的回信,都是由用复写纸,几份一誊而成的。当然,其中的内容,也就不是对我一个人的。
学校李毅老师,对我收到了李晓明的来信,觉得很有面。他和多人起这件事,我很不简单。所里王技术员的儿,也对我很是崇拜。
晚上,红和丽都来学校玩了。这个红也真是,要来玩也就罢了,现在还什么,要我同她去九江、庐山玩。她在这时,虽然只是随便讲讲的,但我听了也很反感。那时,我写信邀她一起去庐山玩。哪里知道,在她的身边,竟会有一个什么男朋友,还好意思,安排住在我的寝室里。既然她已经有男朋友了,怎然随便要我同你出去玩?简直是无稽之谈。
红现在的表现,还是和以前那样的,又好意思提出来,问我要这要那的。在我这里,有什么可给的呢?我只能拿些白纸和备课纸等,给她一些满足了。
我与红和丽,在一起谈话时,红的心态有点复杂,或多或少,似乎有些异样,弄得我对她来,也有点不出的味道。对于丽来,红是有些不如她的地方,但我对她,也只有同情,没有爱情;对于红,我却似乎既没有同情,也没有什么爱情之谈。我现在对于这一切,都已经很冷淡了,心里只盼早点调走,离开这一个地方。
七月三日,为星期天。为了缓解胸中的烦闷,我带着桂老师,去了进贤的温家圳玩。这一个地方,对我来,一直是很神秘的。在**的一九六七年,造反派、红卫兵和支左部队,攻打属于抚州地区的温家圳。这就是震惊全国的,8.24大武斗**。那个时候,我虽然比较,但听大人们过。当时“大联筹”办的《火线战报》,我也看到过,记忆非常深刻。
温家圳不算很远,就在我们梁家渡火车站,往东的前面一站,当时属于抚州地区的进贤县。我们沿着铁路轨道,一直往东走。经过了梁家渡大桥,又走了较长的一段路程,总算是到了这个地方。
这么一个温家圳,并不是很大,却有一家两层楼的大商场。我们在里面玩了一会,还是蛮热闹的。然后,我们便去逛了逛街,找了个馆店,吃了肉片汤等。人家桂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自然应该是我来请客埋单。
我们在周围走了走,逛了逛。我试着寻找当年红卫兵、造反派,在此打仗的痕迹。想象着那时枪林弹雨,激烈战斗的情景。现在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荡然无存。
而今,进贤县由南昌市管辖。坐落在浙赣铁路、316、320国道和沪瑞、京福高速公路上的温家圳,已经改称为温圳镇。据,具有千年文明的历史,曾为江西的四大米市。早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就是全国的文化故里。大书法、大教育家,原江南书院,现中南大学的创始人李瑞清的故里,就是温圳镇的杨溪李家村。该村现仍保留了一条进仕路,成为全国传统村落之一。
温家圳在当时,毕竟也没有什么去处。我们在这里转了转,没有呆上多久,就又顺着铁路,一路漫游,走回来了。就这样,算是打发了这个星期天。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