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较真不可行 来信约见褚亚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分较真不可行 来信约见褚亚平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五日,昨天贴的严正声明,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校领导的那些家属,没有敢来公用自来水龙头用水。这样,我们这些单身老师,晚上得以洗个好澡。

        今天,校领导们为这事气不过了,竟还好意思,跑到所里去告状。据,还讲我们这些人,像**的时候一样,写了他们领导的大字报。

        这样一件事情,本身就是他们校领导,纵容家属做得不对。因此,所领导对此没有作理会,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两个校领导在所里的告状,也就自讨没趣。不过,我们大家也估计到,他们不会就此罢休。

        今天晚上,学校的领导们,果然又叫其家属,来公用自来水龙头用水。这是他们以示不服,还是这不要钱的水,吸引力太强?我们这些年轻老师,觉得真是好笑。

        在这个晚上,本来按照余老师的建议,再写上一张声明,贴到校领导办公室的门上。这一张稿,也由余主动写好了,找我来誊写。可是,我觉得再这样做的话,就过分了些。与校领导的关系,也没有这样的必要,去搞得那样过激。而余老师这样做的意图,好像还有其他什么目的,仍然坚持要写。

        我向余老师表示,就是要再写的话,也不能老是由我去出面。何况我们进一步这样做的话,弄得矛盾太尖锐,也不大好。余见我不肯,又去叫胡昌华老师,动员他去誊写。

        胡老师的字,虽然写的也不错,但毕竟是个聪明人。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会有那样傻,去出这个头。便以自己的字写得不好,作为理由,不愿意、也不敢去誊写。

        结果弄来弄去,最后连余老师自己,也不敢誊写这一张稿了。这么一件事情,就在大家的嘲笑中流产了。在这一次用水风波的事件中,余在起初,倒是被我僵得哭笑不得,只好硬着头皮,跟我一起干。他想以此洗掉大家的看法,即认为他不敢与校方作对。

        在另一方面来看,我则觉得有一种可能。余这样做的主导思想,是想引起上面对他的注意。以让所里和学校的领导,认为我们这些年轻老师,都会听他的。这样,好让领导有所重用。事情还真有那么凑巧,在我调走以后,余还真的如愿以偿,当上了学校的副校长。那个谢玉成,也确实是不适合在学校工作。后来,被所领导调离。

        五月二十八日,今天下午,我在回南昌的中途,去了省农科院良种场党办。我调动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办理。他们是现在正忙搞工资,人事调动的工作,暂时搁下来了。我去该场文教办公室,催了一下文主任。他满口答应,会抓紧找党委办公室办理。为了调动尽快得到落实,我又写了一封信,给陈建福老师。请他帮多催一下,有什么情况,再及时告诉我。

        五月三十日,今天为星期一。我从家里返回到学校时,收到了一封来信。这一封信,来自于江西师范学院地理系。是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院教授褚亚平先生,委托江西师院地理系,寄来给我的。在这封信中,以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务组的名义,通知我速来江西师范学院地理系,与褚亚平先生见面,并参加年会。这个时候,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年会,正在南昌的江西师范学院召开。

        我去向学校的领导,出示了这个通知。上面有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的落款,还盖有江西师院地理系的公章。万光武校长看了以后,自然知道来头很大,同意了我赶往南昌,到江西师范学院,参加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年会,并与会长褚亚平先生,见面约谈。

        于是,我在白天上完课后,于当天的晚上,坐上了火车赶回南昌。在列车上,一位南昌羊巷学的校长,和我坐在了一起。他也是在外地,开完教育方面的会议,回到南昌来。我们两人在一起,谈得很为投机。羊巷学,是南昌市的一所重点学,当时,那里的教学很为有名。

        五月三十一日一早,我来到江西师范学院地理系,找到会务组有关人员刘影,向他询问。得知这一次大会,已经于昨日全部结束。褚亚平先生等与会人员,住在省文艺招待所,安排在今天早上,去庐山游览。

        省文艺招待所,就在师院附近。当我再赶到那里时,结果扑了个空。招待所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开会的人,已经在上庐山的途中了。这一次,没有见到这位全国著名的地理教授,我觉得十分遗憾。

        我想,市地理中心组的郭可让老师,一定参加了这次大会。因此,我又去了他那儿询问。在郭老师那里得知,他在这次,是参加了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见到了褚亚平先生,以及地理学界的一些知名人士。但他在当时,不知道储亚平先生,有找我这一件事。

        郭老师告诉我:“你的教学论文,《开发学生地理智力的探讨和做法》,本来是准备在洛阳,参加中国地理学会年会。但是,在最后的评定时,还是没有选上。你的另外两篇论文,其中有一篇,已经送往了市教育学会,准备在今年暑假,到庐山开年会用;还有一篇,已送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现在已经确定,在《教学参考》杂志上发表。

        我回到学校以后,收到了褚亚平先生的来信。在信中,附有我原寄给他的教学论文。他告诉我:“我到了南昌以后,曾想方设法给你打电话,可是没有办法联系上。所以,只好请大会的会务组,以及江西师范学院地理系,写信跟你联系。但是,直到昨天,还是没有能够跟你见到面。”

        褚先生准备在下庐山后,直接从九江,回到北京去。在来信中,他对我的地理教学论文,给予了热情鼓励,并较为细致地加以指导。

        我立即给褚亚平先生,写了一封回信。对于在这一次,没有能够见到褚先生,以得到他的亲身指导,十分可惜;对于褚先生的关怀,表示了深为感谢。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