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参加婚宴实在忙 车上议论舒厅长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四日,昨天因调动的事情,我在姐姐家住了一晚。这一天的早上,我坐姐夫单位的车,回到南昌,在八一广场下车。
回到了家里以后,我又去了钟鼓楼附近,来到郭可让老师家。他在市教育局教研室,为地理中心组的负责人。我把那篇教学论文,给他看了看,得到了赞赏和好评,并给予了指导。自己也认为这篇论文,是写得比较好的一篇。
这次到郭老师家里,我还带来了两床丝绸被面。郭老师的一位亲戚,好像是他的弟弟,准备在五一节结婚。他知道我们蚕茶研究所,有一个丝绸厂。上次已经托我,帮买丝绸被面,以备送礼。这对我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在所里的丝绸厂,请丽帮忙批来的。每床17元,开了发票,郭老师付了款。我也买了一床,放在家里自己备用。
五月一日,在这次的劳动节,因我需要参加同事李平的婚礼,还又要参加同学郭振凡的婚礼。这样一来,谢书记的儿谢华林的婚礼,就顾及不上了。但在这时,谢书记的儿,已经跟我发出了请贴。怎么办呢?我只好于放假之前,在送礼时,向他作了解释。是家里有人要办婚事,实在是来不了。这样讲要好些,谢书记一家人也表示理解。
农业大队的李平,是我在浪口的好朋友。在这一天上午,我赶到了莲塘生物药厂。李平夫妇的婚宴,是在家里办的,住房比较简陋。浪口的那些朋友,也都来了,大家很是热闹。由于下午,还要参加同学郭振凡的婚礼。中午在莲塘赴过婚宴后,我又赶到了南昌。
我们这些结拜兄弟的同学,当中已经先后有雷卫东、徐步键、郭振凡三个结婚了。刘伟民、谢云荣也找好了。现在只剩下我和周林、龚国兴还没有找。但愿我调动的事情,能够早日办好。然后定下心来,好好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
在家里休完假后,我和以往一样,挎着草绿色的仿军用书包,里面放了一些随用的物品。书包的角上,插着几支毛笔。来到了火车站,登上了回梁家渡方向的列车。
在火车上,我找到座位,坐下来不久,遇到了所部王技术员的爱人。她在所里担任会计,正带着那个可爱的女儿,从南昌回来。我出于礼貌,赶快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她们坐。
这个时候,来了一位漂亮女孩,约有20岁左右。她把身上的挂包,随意请我帮拿到一下,然后,自己又跑下车去了。我觉得很奇怪,这样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孩,竟放心把随身的贵重挎包,交给我这样的一个陌生人?
当我正在纳闷时,那位女孩又上车来了。在她的身后,跟了一大群的女孩。她们直往我这边,快速地传送行李。并且请我帮她们拿好,放到行李架上。
这样一位女孩,对于我给她的帮助,很是感激。她还去买来了冰棒,递来请我一起吃。可我在这里还有熟人,如何好意思,独自吃她的东西?我执意谢绝,女孩似乎很是尴尬。然后,我自己再去买了三根冰棒,除了自己吃外,还请了所里的这母女俩,一起来吃。
在谈话中得知,这一大群的女孩,是鹰潭市机械厂的工人。她们是利用五一节假日,出来旅游的。该女孩跟我在一起,表现得很为亲热,让人很是心动。可惜,在那个时候,自己却没有长个心眼,留下她的姓名和地址,以好相互建立联系。
我知道,王技术员的妻,跟丽姑娘很熟。以前,丽调到所里的丝绸厂来,就是通过她家的关系。可是在后来,不知怎的原因,又闹起了矛盾,互不话。
从王技术员的妻口中,我得以知道舒惠国的一些情况。我们所里的舒副所长,之所以能够到厅里,当上副厅长,是因为和省委**王书枫,关系很好。上次黄龙德副所长,调到厅里去当处长,据本来是调舒惠国的。想不到的是,这次舒惠国到厅里,比黄龙德的官还当得更大,成为了他的上级领导。
不过,我在舒惠国当副所长时,就认为是一个大官的样。他不仅有学问,个也很高大。每次我们在所里,看到他陪上面来的人,似乎鹤立鸡群,高出一大截。好像他在其中,是那些人的领导。我跟学校的老师们,在一起开玩笑:“你们看那舒惠国的样,就像一个省长、省委书记。我可以断定,他在将来,一定是个很大的领导干部。”
一句这样的玩笑话,果然被我言中了。后来,舒惠国果真当上了副省长、省委书记。舒惠国在这这个时候,还住在所里。可能是在厅里,暂时还没有合适的房。他每次上下班,都由厅里的一辆黑色轿车,过来接送。他那样的身材,坐在车里,好像越加显得高大。
王技术员的妻还到,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行。有不少的任课老师,是没有高等学校学历的。现在学校里,仅是让高中生来教高中生。所里的职工,都很有意见。
我也是个高中毕业生,还在学校,教了高中毕业班。这时,我听了她的话,觉得也确实是实情,不免有些尴尬。然而,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在那个时候,要想分到大学生,也不是很容易的。
所里对我们这样没有学历,没有什么背景的教师,既不让去考大学,又不肯加以培养。如何能够提高师资力量,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自己好不容易,在有机会,去江西师范学院进修时,这里就没有让我去学习提高。这样的现状,自己也没有办法。
在我那次闹学习进修时,也曾对这样一种状况,发泄过不满。当众愤愤地:“所里当官的女,就可以送去学习。而对我们这些教师,就不肯花钱培养。还要我们安下心来,一辈在这里教书。”
后来,我的这些话,被传出去了,到所里的那些干部耳朵里。据李毅老师告诉,兰**的女儿,听到了这些话,还有些不大高兴的。
李毅和兰**的女儿,都在南昌市业余大学进修。李对我:“我听到这样的话,当时作了表示。事实本来就是这样,人家秦老师所讲的,有什么不对?”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