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干已定级 三考报名遇压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工代干已定级 三考报名遇压力
        一九七九年四月,我自下放到鲤鱼洲农场,又调到省蚕茶研究所,到现在已经有三个年头了。所里拿来了一张表格,让我去填写。这一张表格,是作为职工转正定级用的。我把这张表填好以后,由下面写了意见,又交到了所部的劳资科。

        这样,我的月工资,开始由原来的20元,增加到了26元。这种工资的级别,为行政上最低的一级。如果是在下面生产队的话,按照同一个档次的农工,月工资额还要少一些,只有23元。这是当时在农业单位,普遍实行的工资标准。

        在向塘化肥厂弟学校,有一位叫舒伟忠的美术老师,去年也来过我校听课。他托人给我带来了一张条,是根据市教研室的通知,要搞一次中学生美术作品竞赛。各校要将学生的优秀作品,送到市教育局教研室,参加评比。还向我强调,片区负责人、向塘铁中的卢老师,我们做好这样的工作,可以为在暑假时,组织美术老师出去写生,创造一定的条件。

        卢老师也是为我们着想,他属于铁路上的职工,有特制的通勤证,在全国各地乘坐火车,都不需要买票。而我们其他学校的老师,就不一样了。如果单位不能报销的话,那就只有自费才能参加了。

        在这一个学年,游书记的儿游细强,也进入了中学部,在初一年级读书。游书记也从农业大队,调到省农业厅蚕种供应站,担任书记的职务。这个单位是农业厅新成立的,就建在我们学校的旁边。他们一家人,也搬到了这个地方居住。

        强强现在跟我在一起,学习画画就更勤了。因此,美术的技法提高也很快。我还选了几个美术好的学生,建立了学校美术兴趣组。组员主要游细强、学校符老师的儿符昌元、以及汤山华等学生。并且买来了一些图画纸、颜料、石膏像等,布置他们进行创作和写生。这些学生的作品,先在学校分别评了一、二、三等奖,予以颁奖公布鼓励。

        我到南昌去参加教研活动时,把这些学生的美术作品,送往了市教育局教研室。可是,后来市教研室中心组,并没有搞成这次美术竞赛,也就没有什么消息了。

        我们学校迁过来以后,再不像以前那样偏僻、闭塞了。由于距离所部机关比较近,到这里来走动的人也多了。所部有上面来开会的人,也会到学校里来转一转。厅里经济作务处的郭之松处长,副处长彭昆生(后为南昌市委书记)、干事廖等,因为与我校的罗来法老师熟悉,也常会来学校玩玩。这个时候,罗老师便找到我,陪他们一起打乒乓球。

        所里的**黄书堂,现在已经调到省农科院,担任副院长的职务了。他的大儿,是个部队的转业军人,在供电部门工作。工作地点在所里的配电站,也经常会到学校来找我玩。

        实际上,黄到我这里来玩的目的,是想追求文科组的**。对于这一点,学校的老师都知道。这样一来,老是弄得人家李,很是尴尬,而又不得不去应付。理科教研组长李福林老师,开着玩笑:“有花自有蝶来恋,花开自有蜂来采。”

        黄听了倒是并不介意,他家与**家,有一定的关系。他们两个人之间,本身也很熟悉。黄邀我到他做事的地方玩,还跟我这样到:“我的父亲现在调到莲塘,当了省农业科学院的院长。住的是两层楼的别墅,有专门的轿车。在家里还经常会看到,有国家农业部的文件材料。”

        当然,作为高干弟的黄,这样对我们,无非是显示他的父亲,所有的那种大干部的地位。他也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份,好让我给帮追女朋友而已。可是,他自己又不怎么争气,没有什么文化和素养,只是供电站的一个普通工人。像他本人这样的条件,哪里配得上同是高干家庭背景,又有一定素养的**呢?

        五月份,在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之前,所部和学校领导,对于我们教师的报考问题,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措施。是为了稳定学校教师的队伍,青年教师若要参加报考的,将一律调离学校,下放到生产队去。学校还把这些年轻的教师,召集起来,在万校长的办公室里,专门开了一个会,进行了特别的传达和强调。

        在这个时候,李航老师毕竟家里有背景,已经通过关系,调出了省蚕茶研究所,不存在报考的问题。林耀文老师的女儿林淑华,本身在邓家埠就是语文老师,随着父亲调到所里来后,还让人家在下面呆了大半年。她这次刚从蚕桑大队,调到弟中学来,估计是讲好了条件的,自然不好再去报名参加高考。其他的老师,去年就没有参加高考,今年也不会去参加。

        在此情况下,学校涉及这次高考报名的教师,就只有我一个人了。在那个时候,单位职工参加报考高、中等院校,必须要经过单位的逐级批准。这也是一条组织上的硬性规定,在单位上的职工,不可逾越。

        五月二十二日,报考高等院校,成为一个大学生,以希望得到深造的机会,是我的迫切愿望。我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不顾学校和所里施加的压力,仍然要求参加今年的高考,并且写好了的报名申请。这一份高考的申请报告,这样写道:

        学校党支部:

        今年国家**,已向我们全国青年,发出了关于高考招生的通知。并且号召和积极鼓励我们青年,踊跃参加报名应考,接受祖国的挑选。这是加速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党对我们青年一代,无限的关怀。

        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决心站出来,接受祖国的挑选。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如果考上了,就在大学里,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为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而不遗余力地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没有考上,就安心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人才而努力工作。

        希望组织上给予批准和大力支持。

        省蚕茶研究所学校教师秦岭

        一九七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