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学边教备再考 片区美术公开教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学边教备再考 片区美术公开教 (1 / 2)
        一九七八年三月七日,昨天回家住了一个晚上。今天上午,我又乘火车到梁家渡,回到了省蚕茶研究所弟中学。这一所学校,在梁家渡火车站的对面,下站走过铁路以后,再翻过一块山坡高地就是了。

        这所学校的名称,原叫南昌蚕桑场五七中学,是原南昌一中,下放迁校的一部分。校舍一共有六栋,全部是一些简陋的平房。其中有三栋是教室,一栋是办公室兼教师的寝室,一栋为学生寝室,与教师家属宿舍合在一起,还有一栋就是食堂。在办公室前,是一块全是土层的大操场,那里有几个木制的篮球架。

        我调到这个学校来的时候,原南昌一中的老师,已经陆续地,调回了市区的一些学校。现在弟中学的老师,有的是从所部学调来的,有的是曾在农业院校毕业,在所里当技术员的干部改行,还有一部分就是我们知青了。

        这次同我一起,从下面调来学校当老师的,还有两位青年人。一位是体育老师,名叫吴志南,原是在茶果大队,其父亲是所部财务室的会计;还有一位,是个女知青,为英语老师李航,原是在丝绸厂工作。据,李航的父亲是部队的一位高干,为南昌向塘机场的政委。在**中,当时作为**接班人的林彪,在出事之前,曾将其父亲,上过准备暗算的黑名单。

        当时这边的学校,办的全是初中。我除了在教务处的工作,还担任了初二两个班的美术、历史和地理。这几个科目,在当时均没有教科书,只能找一些资料来上课。

        我还在初二(2)班,当了副班主任,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吴宏一。吴老师把我带到了教室,向学生们们作了介绍。这些学生初次见面,都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着我,这让我不由有些紧张。

        记得第一次在课堂上课时,由于自己的普通话不大好,讲得很咬口,学生一个个埋着头,想笑又不大敢笑的。不过,我以后的普通话就好多了。学生们都很喜欢我,愿意和我接近。他们也很喜欢上我的课,我的课像讲故事一样,特别爱听。

        在学校办公室的西头,有一间较大的寝室。那里住有三位女老师,她们和我一样,均是以工代干的下放知青。

        一位是语文老师董玲华,为上海的老知青。她原来下放的地方,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那里也是担任教师。现在是通过在省轻工业庁的姐姐,从新疆调到这里来的。

        另两位是英语老师,一位是南昌知青高爱珍,她的哥哥,是省畜牧良种场副场长高克功;再有一位,就是这次与我一批调来的李航,家在南昌县莲塘,去年参加的高考,也没有考上。

        我与这几位女老师的关系,逐渐熟了。特别是李航老师,跟我比较接近,常喜欢找我下象棋,或打乒乓球。她这两方面都不错,可比起我来,总是差那么一点。我在平时,常会开玩笑逗她开心。

        来也蛮有意思的,其他的两位女老师,见我和李航玩得比较勤,老会当面我们的风凉话。李航对我很是大方,对那两位女老师比较疏远,显得比较傲气。

        学校食堂的炊事员谭怀,菜炒得很好。他也是南昌知青,为原南昌一中迁校的学生。谭在南昌的家,就在孺亭学对面,和我家可以算得上邻居。

        那时,流行**诗句:“攻城不怕坚,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在寝室里,用水粉颜料,将这首诗,写成了两张隶体书法条幅,贴在了靠窗的墙上。以勉励自己好好复习,争取用优异的成绩,迎接今年七月份的高考。

        三月中旬,学校派我到南昌师范附属学校,参加了由市教育局举行的,各中学校长出席的会议。那是因为我校的负责人,家里不在南昌,不愿意来参加,才派我来敷衍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