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浪口识小红 队里又增新面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浪口识小红 队里又增新面孔
        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三日,为新春徍节的初六。春节短促的假期,很快就过完了。我也要离开家里,回省蚕茶研究所上班了。由于浪口食堂的伙食很差,每天供应的,只是一些没有什么油的素菜。我只好去羊巷菜市场,买了一些像什锦菜、腌辣椒、罗卜干之类的酱菜。然后,把这些酱菜,在家里用点油转了转,准备带到浪口队里去吃。

        在回浪口生产队时,我应姜的要求,选了一篇中学时的作文,为高一时写的《在烈士墓前》。该篇作文相对来,自以为还是下了功夫,写得比较好的。姜原是一位语文老师,人家在文章的写作上,可是具有一定水平的。

        我乘坐下午的火车,来到了梁家渡站,再往南走了一段路,便回到了浪口。之后,我又赶着到食堂,去蒸了下午的饭。稍作休息,下午便开始了出工。

        回到队里的第一次出工,便是去桑园里剪枝条。现在我们对剪枝的要求,不再像以前一样,去把枝条剪到底部。而是在剪枝时,仅仅在枝条的顶部,剪去一些。这样的枝条,发起芽来比较快。所长出来的嫩桑叶,可以及时为初养的春蚕食用。

        我们去剪枝条的地方,是在南边路口的一片桑园。在我旁边剪枝的,是南昌女知青华国娣。在大家正忙的时候,忽然,她对着公路上过来的人群,大声地喊着一个人的名字:“红!”

        接着,华国娣又笑呵呵地,用较为粗鲁的口气,骂了人家几句脏话。这位叫红的女孩,现在是刚刚下了火车,在此经过,到所部的住地去。

        “华国娣,你怎么这样地我?”这一位女孩,约有17到18岁,着标准的普通话。她在这时,样虽然显得有些生气,但还是用较为善良、单纯的口气来回应。

        华国娣一边带着笑脸地回答,一边又向我介绍:“这就是跟朱谈恋爱的红,在丝绸厂的缫丝车间工作。”她还告诉我:“红的父亲,是省红壤研究所的一个领导。据她的这位父亲,由于与‘**’的人和事,有着一些牵连。因此,我们所里的业余文艺宣传队,在这次演出的节目中,还让她去演了江青这个角色。”

        原来,华国娣的男朋友,是在所里的丝绸厂工作。所以,她对这一位红,也比较了解。我当时也注意看了一下,这个女孩个高挑,面目清秀,长得很是出色。这是我到蚕茶研究所来之后,所遇见的、最为漂亮的一位姑娘,应该算得上是这里的一枝花了。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可爱的女孩,就已经名花有主,在和我们队的朱谈恋爱。但在此时,我没有想到是,几年以后,红与自己之间,却有了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在下工的时候,我把带来的那一篇作文,交给了姜,原来自己答应了让她看看的。姜这一次从家里回来,把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也带到这里来玩了。她还把我的这篇作文,给了她的妹妹看。她的这个妹妹,个也比较高,长得要更好一些。姜在把文章还给我时,给予的评价,还是蛮高的。她还告诉,已经要求她的妹妹,向我学习,把书读好。

        我回到了浪口以后不久,收到了九团战友况德安的回信。他在信中:“你调出鲤鱼洲之后,能够记得我这样一个朋友。明我们之间,不是那种‘露水’朋友。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能够长期保存下去。”他还对我目前的困境,也给予了安慰和鼓励。

        收到况德恩的信后,我立即写了回信。之后,我抽了中午休息的时间,来到梁西的邮电所,把这封信发出去了。在回到浪口的路上,我还特意弯了一些路,经过了所里的“五七”中学,在那里看了看,没有看到有什么人。只是见到学校食堂的门口,堆了许多的桌凳。在这个时候,学校还在放寒假。

        不久,在我们蚕桑大队浪口生产队,又来了一位女知青。她名叫戴龙兰,个很矮,原是南昌三中的学生,比我要高一届。她以前下放在建设兵团十团(即南昌市新建县的横湖农场),还是一位建党对象。现在她转到我们这里来,据所通过的关系,是省农业局计财处的聂处长。

        在与戴一起聊时,我所熟悉的高一届同学,如校文艺宣传队的白华、裴丽娜,以及会美术的万志成、夏梦生等,她也都很了解。戴还告诉我:“那个在学校有名气,擅长单线画、写作文的万志成,现在所工作的地方,也只是在街道办的一个厂。像他这样的人才,委屈在了那样一个地方,真是很可惜的。”

        我的寝室里,也调来了一位伙,名叫王明理。他是从北方河南农村来的,有一个哥哥,是开火车的司机。王的家里很有来头,叔叔在中央办公厅当官,负责警卫团的工作。据,他的这个叔叔,在粉碎“**”时,还参与了抓捕王洪文的行动。

        王现在来到了浪口,对于这个地方,也很不满意。为此,他写了信给叔叔诉苦。他的叔叔在回信中,答应了会尽快去解决。他还把其叔叔的信,拿给了我看。上面是用铅笔写的,叫他看后不要保留,以免影响不好。

        有一次,我们在桑园里出工。我注意到王满腹心事,情绪很为低落的样。正好在这时,有一个50来岁的老农,在此路过,我特意开玩笑地叫了一声:“王,你的叔叔来了!”

        这一招很为灵验,王闻声立即来了精神。他顺着我的示意,看到了一个很猥琐的路人。这样一来,他觉得很是生气,不高兴地:“我的叔叔,哪里会是那个样呢?”后来他在这个地方,果然没有呆上多久,很快便调走了。

        在我们队里,有一位叫齐凤菊的女知青。前一段时间,她到家里生孩去了,现在也回到了队里来上班。可能是因为生孩不久,脸上没有什么血色。不过,她在队里还是比较活跃的。其爱人叫方炳昌,外号叫“饼干”。方原来也是这里的知青,现在已经调到了向塘,在省养蜂研究所工作,经常会在外地养蜂。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