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餐感谢** 好友话别颇受益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十八日,这一天的上午,大雾弥漫,地上白白的,像是洒了一层面粉,尽是霜冻。大家在一早,就出了工割禾。我们先割的那一块稻田,原是做秧田的。看起来有一大片,面积不像是只有9亩。可是,当我们全排人员一起动手,还没有几下,便就完工了。
今天的气温很低,稻上都挂着冰。刚开始割禾时,觉得很冷,手一接触到禾,实际上抓到的就是冰。我割禾前进的速度,看上去显得有些慢。其实,我的每一横行,都在10兜以上。那一个在二班的新知青黄国生,起初,我还以为他割禾的速度很快。后来发现,原来他的一横行里,就只是割了个三、四兜。不久,就被我们一班的人,得不好意思了。
这一天上午的割禾,是我们今年的“三秋”,最后一次了。有的知青在这一次,还是没有幸免,仍然被镰刀割到了手。
今天在我们连里,有一件大好事。为了庆祝**任中共中央主席,接伟大领袖**的班,准备在晚上,进行一次全连职工的大会餐。这一次的庆宴,连里搞得特别丰盛。杀了一头三百来斤重的猪,准备了二十多只鸡,还派了人去养鱼塘里,打了不少的鱼来。
由于现在各处都在这样搞,看到别的连队,大吃大喝,有这样好的口福,我们连的知青耐不住了。于是,大家有样学样,也纷纷向连里的领导们提出。搞不搞庆祝宴,这是对**指定的接班人,英明领袖**的态度问题。对**忠不忠,要看实际行动,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连里的领导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谁还敢怠慢?
我下午去出工时,遇到副指导员石慧芳。她告诉我,连里对我的调动问题,现在已经研究通过了,让我准备去拿调令。当然,还要到“三秋”的工作,全部结束了以后,才能够离开。石副指导员的话,让我吃了定心丸,终于踏实了。
晚上的会餐,是按照各班组分别进行的。我们聚集的地方,是在班长戴阿扣的寝室。在那里,我们把寝室的几张书桌,并在了一起。上面没有给我们备酒,有人已经自己去买来了。菜和饭,是班里的人员,用了好几个洗脸盆,到食堂里装来的。我们这些知青,各带着自己的碗筷,围在了一起聚餐。
这样丰盛的大盆菜,大家从来没有吃过。所表现出来的样,可以得上是狼吞虎咽。这样大家在一起聚餐,热热闹闹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乐趣。
当我们正吃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听有的知青,其中有的盆,是女知青洗脚用的。一听这话,大家一下被哽住了。女知青洗脚用,是不是洗那个地方也用?大家会意以后,便是一阵放声大笑。
这样一来,弄得女知青们不大好意思。继而引起的,是她们群起而攻之的骂声,叫我们不要吃。可是,归,我们照样吃得香。在平时,哪有这样好的事,就是要钱,也买不到。何况,现在这些鸡、肉、鱼等珍贵的菜肴,还是连里给我们,免费享用的。不吃的话,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十一月十八日晚上,我连里的许多知青,又聚集在食堂大厅里看电视。在这里,我遇到了老知青况德恩。我把自己将要调走的事情,很为信赖地告诉了他。
况德恩在我们连里,是一位名望很高的文人。通过那次节目的编导和排练,他所表现出的才能,让我很是敬佩。在我们连队里,他也是大家最为崇拜的知识人。
食堂里面有很多的人,在全神贯注地观看电视。我们在这时,却站在了门口,进行了热烈地谈话。这一次我们的谈话,在我的记忆里尤为深刻。其中所涉及的内容,有着不少的人生哲理。
“在生活的海洋里,我还只是在边缘上,刚刚去接触。”我对自己的人生,无限感叹地。
“是的,现在是已经有人给你开好了路。这么一条路,以后要怎样去走,就完全要靠你自己了。当然,在这个生活的海洋里,免不了也会喝几口水,甚至还要接受狂风巨浪的挑战。你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一定要站稳自己的脚跟。”况德恩作为有资历的老知青,语重心长地向我告戒。
当讲到一个人的才能,与现实发挥存在的矛盾。我很自信地:“对于我个人来,虽然自己觉得,并没有什么很了不起的地方,也不敢很有才能。但是,我深深体会到这样一点:在这个实际的社会当中,不管是什么人,即使他有再大的本领,如果没有关键的人物,给予引荐,那他就是再有本事,也有可能是枉然的。常常有些人所谓的不得志,或是在历史上,一些什么隐士的造成,就正是这么一回事。”
“当然,这种情况确实是这么回事。即使是一颗宝珠,不管它能够怎样地发光,是怎样的美丽,如果被埋在了地下,没有人去发掘,那就怎样也显示不了它的光彩。”他对我的见解,也很赞成,而且比喻和阐述的十分恰当。
况德恩的这些话,也是有一定渊源的。他和妻在以前,本身就是专业的文艺工作者。下放到鲤鱼洲农场以后,在我们连里从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农业生产劳动。只是有时连里的文化生活,会临时用一用。因此,有什么文化活动,或一些运动,他也会积极地去参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他的一些才能。
我现在连里的工作,无非是强体力劳动的干活。也只是连里有时需要,便去写几张标语,或是几篇文章,还似乎抢了人家况德恩的角色。现在调向新的单位,应该会改变这一种处境。我向他表明,自己对于文学创作事业的奋斗,有着坚定的志向和信心。
况德恩见是如此,叫我要注意好好地钻通一门。他还跟我特别提到,在文学作品的写作上,特别要注意语法的学习和研究。并且一一举例,给予引证明。这些意味深长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谈得难舍难分,最后两人都相互表示,以后离开了,要经常保持通信交流。他还一再叮嘱我:“等你拿到了调令,办理好了调出的手续,在离开这里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告诉我一声。”
“好,希望你能多多给我指教。”我真诚地向他表示,并为在这里,能遇上这样一位知己良师,而感到十分幸运。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