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交加湿透身 天寒地冷闻词声 (1 / 2)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今天下午,在我们出工的时候,天色就已经阴沉下来了。风力也增的更大了,大家感觉特别的冷。这就是人们常的寒潮,现在已经来临了。
寒潮是由于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冷空气过程。在我国的南方,发生寒潮的时间,要比北方晚,主要在11月至次年的3月。强烈的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我在这个时候,只穿了两件单衣,两条单裤。来到寒风朔朔的田野里,进行晚稻的扶禾工作,显得很是单薄。现在我扶禾的速度和质量,已经大有提高。估计与班里扶禾最快、最好的老知青相比,也已经是相差不多了。
那半块田的稻,到快要扶完的时候,下起了雨。我们把扶好的稻,赶紧装好,迅速挑起来,送到禾场上去。我在挑第一担稻时,因为怕弄湿了鞋,到时没有换,便不得已在田埂上,特意弯了一些路,再挑到了禾场。
我在挑第二担稻时,雨已经下得很大,稻也已经基本淋湿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脱掉了鞋,冲进了密集的雨中,去抢收已扶好的晚稻。我也和他们一样,迅速脱了鞋袜,打着赤脚,随大家而去奋战。在越下越大的雨中,大家的衣服都全湿了,仍然在紧张地进行抢收晚稻。
在这一次的抢收稻,我在其中所挑禾的担数,可以跟班里挑得最多的知青,来相比了。挑完了田里的禾以后,我们再冒着大雨,在禾场上,把抢收上来的稻,赶快堆好。然后,才进了一侧的大草棚里躲雨。
这样一个大草堋,只是上面有顶,四周却是空荡荡的,一点也挡不了风,只能遮住一些雨。我外面的一件湿衣服,脱下来了,见里面裹着的一件工作服,在这个时候,也已经是湿透了。这样,被呼啸而来的寒风一吹,感觉冷得要命,话都只打哆嗦。
人们挤在这个大草棚里,开始发起了牢骚。班排长和一些老知青,大骂起那几个女知青来了。她们怕被雨淋湿衣服,只挑了一两担禾,就跑去草棚里躲雨了。弄得班里的人员,增大了抢收的难度,造成不少的晚稻,被大雨浇湿得很严重……等等。
那几个女知青也知道错了,站在那里没有做声。实在的,她们这些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是怪可怜的。我在当时,正忙着和大家一起,抢收稻,也没有去注意到这件事情
大雨还在不停地下,看样一时是停不来了。我们在草棚里,个个冷得发抖,连话也不清楚。时间一长,大家实在是受不住了,只好咬着牙,一鼓作气,冲进了风雨中,没命似地,往连队里奔跑。
在这个时候,豆大的雨滴,打在脸上,看东西也看不大清,泥泞的路又很滑。有人一不心,重重地摔倒在泥浆里了。这一个人,正是刚才受到批评的一位女知青,她在大雨中的烂泥里,叫爷叫娘的,拼命挣扎。我赶快过去,扶了一把。待她好不容易地爬了起来,又东倒西歪地,继续奔跑。
后来得知,这一位女知青,当时是来了例假。所以,人家在抢收晚稻时,是身体上的原因,不好意思出来,怕淋到雨才躲进草棚的。记得在学校读书时,有女生来了月经,可以不上体育课。可是她们现在,在这里,这样的天气,还要参加强体力劳动。特别是在这个时候,大家大都各顾各,谁也管不了谁。
就这样,大家在疾风骤雨中,从班里最远的一个禾场,一口气跑了至少5华里多的路,终于十分艰难地,回到了连队的寝室。
这样一来,我身上的衣裤,里里外外,全部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幸好,在我的寝室里,还留有一条干裤和一件干衣服。否则的话,在这个时候,就连换都没得换了。
今天下了这样大的雨,那在稻田里的积水,看样一时是不得干的。可是,明天再要出工的话,现在自己没有套鞋,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唉!到时候再看、再想想办法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办事不牢靠造成的。怎么也没有料到,在商调函到了这么久,还会有这样长的时间,呆在这个地方。以致没有作好相应的准备,这都是自己因为想走而心切,造成的后果啊!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班里还有20多亩田的晚稻没有割,有近40亩倒在田里的禾,还没有去收。这样加起来,一共有60多亩的任务,没有能够完成。如果天气好的话,估计在3天之内,就稳能搞定。所以,自己一定要早点跟分场联系,尽快办好调出手续,以能早日离开这个地方。
明天如果休息的话,我一定要去营里,找到熊书记。好好地跟他通通气,争取不让他再拖下去了。现在离这个月的20号,还有一个来星期,看看到那个时候,是不是能够走得了?
我换好了仅有的单衣、单裤,顶着寒风冷雨,跑向了后面一栋妹妹的寝室。在前方的不远处,传来了一声声的对口词朗诵,像脆铃般地动听:
鲤鱼洲风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