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见红连称号 排练演出热情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刺刀见红连称号 排练演出热情高
        一九七六年五月十日,刚刚结束了紧张的春插工作,连里开始了难得的三天休息。在我们农场的连队里,休息天的安排,不跟城市一样,一个星期有一天的休息。而是每隔十天,休息一天。休息天时间的安排,一般是在每月的10号、20号、30号。然而,我们这一次的休假,是因为上月30号,连里仍然在进行紧张的春插,大家都没有歇。还有一天,是五一劳动节的假日,也没有能够得到休息。这样一来,到了本月的10号,一起加起来,便有三天的休息日了。

        今天这一天,我们连里,家在南昌市的知青,大多数回去了。上海的知青,也有不少回去的。现在到这农闲的时候,知青们要向连里再多请几天的假,上面也是很放松的。

        本来我和妹妹,也是准备回家去的。我们来到农场,虽然仅刚刚二十天,还是很为想家的。然而,连里却把我们两个挑选了出来,到连里业余文艺宣传队,参加文艺演出节目的排练。我们在连里进行演出之后,还要去到总场,参加与团部分队,进行联合汇演的文艺节目。现在我们这一次的演出,是为了庆祝中央“五一六”通知,**运动十周年;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四周年。

        妹妹在连里文艺宣传队,只是参加了一天的节目排练,便不想再来了。她这个时候,还是选择回南昌休假去了。妹妹毕竟文化水平比较低,由于那时家里的生活困难,连初中阶段都没有读完,就辍学在家了。她对于文艺演出,也没有这方面的兴趣。连里只是看她的外貌,长得还算漂亮,挑选出来排练节目的。当然,妹妹在这个时候的心思,更为想家。

        在我们二营九连,有一个传统的荣誉称号,叫着“刺刀见红连”。在全团各连队的比较中,有两个第一。一个是农业生产劳动过硬,总是排在前面;再一个,就是业余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很为出色,在全团闻名。

        负责我们节目排练的编导,是那位叫况德恩的老知青。他是一个很全面的人才,不仅能导、能写,还能唱、能跳,本身就曾是专业文艺工作者。他的爱人,原来也是市采茶剧团的演员,也一起下放在了这里。不要看她人长得比较胖,跳起舞来,却十分灵巧,充满活力,毕竟曾是专业的剧团演员。这一次,她也和我们在一起排练节目。我们连的文艺节目搞得好,与他们这两位专业人士,辛勤参与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连里文艺宣传队的队员,男的有我和邓海水、黄忠军、阿保、个等;女的有魏明珠、吴美英、唐衍民、黄丽珍、朱兰君等。五月十六日在连队演出之后,在五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我们还要到总场去,参加与团部文艺分队,所进行的联合汇演。

        魏明珠和我在一个班,家在孺亭学,是一位老师的女儿。我家在该学的隔壁,和她算是最近的邻居。魏姑娘先我下来几个月,可以是能歌善舞,特别是嗓非常好,节目中的歌也由她来担任主唱,。

        个是连里的通讯员,上海的伙,擅长快板、对口词等。因为我们叫惯了他的名,真正的名字我倒不记得了。称他为“个”,主要是因为其人长得精瘦。

        上海女知青吴美英、朱兰君,黄丽珍,是一排和二排的。她们不仅模样长得很好,舞蹈动作的姿势,也跳得非常好。其中的吴美英,和我妹妹住在了一个寝室;黄丽珍对演出,则十分老练,还精通化妆等。

        阿宝是上海知青,唐衍民为南昌女知青。他们两个,都是从我排二班挑选出来的。

        邓海水是南昌的老知青,也是连里宣传队的老队员。黄忠军不仅会搞文艺节目,写作的能力也比较强。他们两个,都是二排的。

        ……

        连里文艺宣传队的这些人,都是从各个排班组,以及连部,所挑选出来的。在我们连里,有这么多的好人才,怪不得会博得全团的赞誉。可是,这样的活动,对于我来,除了以前在学校练过红绸舞,从未参加什么宣传队的演出。那还是在初中的时候,上级领导,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有可能来南昌访问,所作的准备工作。像排节目、跳舞蹈,我都是很陌生的,不像其他队员那样,有文艺演出的基础。但是,既然组织上要我挑起这副担,就要尽量把这项工作做好。好在自己在武术运动方面,基本功还行,多少弥补了不足。

        五月十一日上午,我们连业余宣传队的知青,仍然是排练节目。中午,我按照节目编导况德恩的交待,将反映军垦战士生活的诗稿《狂飙颂歌》,用复写纸和信纸,全部给复写好了。

        下午,我再和大家一起,在连部会议室练习朗诵。该节目的诗稿,是由队员唐衍民,根据一本厚厚的诗书,给大家提供的。这一位女知青,下放的时间比较早,其貌不扬,人很淳朴,很喜欢看书,有较好的文艺修养。对于文学艺术事业,有一定的追求,特别钟情于诗歌创作。在我们连里,算得上一位有声誉的才女。我们两个,在文学上有共同语言,比较谈得来。后来,我还应她的邀请,到过她的家里。她家是在神金塔附近,也是一处大宅院的老房,和我们家的样差不多。

        在诗歌朗诵练习结束以后,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又到寝室后面的机耕道上,找了一个有水溪、又僻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进行了反复地背诵。这样的文艺节目排练,又让我找回了在学校读书时的感觉。何况在鲤鱼洲农场,我们连里的情况,与其他的连队一样,大部分都是些学生模样的知青。

        这次排练节目,时间紧、任务重、困难也多。我决心一定要狠下功夫,庆祝好今年的“五一六”**十周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十四周年,搞好这两次的文艺演出。绝不辜负连里的领导和职工,对我们寄托的希望。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