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劳动紧相连 农活艰辛初体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习劳动紧相连 农活艰辛初体念
        一九七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天还只是刚曚曚亮时,我便早早地起了床。先是到连队宿舍后面,那块有机耕道的地方,去转了转。空旷的田野,清新的空气,溪哗哗的流水声,让人感到精神倍增。

        散完步,回到宿舍以后,我提着铁桶,带着洗漱用品,去了前面食堂边的井台。这就是供我们全连知青,唯一吃和用的水源。在那个时候,这里还没有自来水,估计现在是应该有了。

        在井台上面,已经备有一只铁捅,套好了绳。我有些笨拙地把绳放下,可是,水桶在井里,附在上面,总是不听使唤。我经过几番摆弄,终于把井水打了来。然后,再用清清的凉水,漱好口,洗好脸。这时,我看到有一些知青,正拿着饭碗往食堂去,知道食堂差不多要开饭了。

        连队食堂的早餐,只是供应稀饭、干饭和一点咸菜。这里的人把一两稀饭,叫着“一稀”,一两干饭叫作“一干”。我猜想,这可能是上海人的叫法,也可能是以前的军人,在这里时的叫法。男的用早餐,通常是“一稀两干”;女的食量要些,则一般是“一稀一干”。农场连队的食堂供应,都很为单调,基本上没有什么包、馒头之类的早点。

        上午,连里对我们新来的知青,又专门组织了学习。在连部办公室里,李忠德指导员,先把连里的基本情况,向我们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这里的工作和生活,都很艰苦,要我们有思想上的准备。然后,我们学习了**社论——《**广场的**事件明了什么!》,再学习了报纸上报导的两位知青,扎根农场干革命的先进事迹。

        大家在一起讨论时,我又一次表示了自己的决心。要立志务农,扎根农场,干一辈革命。在讨论结束时,李指导员布置我们每一个新知青,写上一份心得体会,交给连里。

        中午,同来的省建工局弟、分在一排的新知青**,来了寝室找到我。他想邀我一起,去一下营部。他的哥哥也在这里,是营里的拖拉机手。在这两天,他哥哥还在南昌,一时回不来场里。于是,写了一张条给刘。让去找营里的妇女主任段风云,要她这位领导,照顾一下这个刚下来的弟弟。

        这个段我知道,是一位很漂亮的上海女知青,以前在南昌见过。当时在一起见面的,还有个团里的机关干部、上海知青翟安乡。他们这两位,听我有美术等特长,曾在南昌的一个招待所,约见过一次。

        我也想去看看这位段,现在已经下放到这里来了,应该去碰个头。于是,我便同刘一起,来到了营部机关。段住的房间,是在工字楼的正中。她的隔壁,是营部通讯员住的电话间。我们这一次,没有找到她。

        回到连里寝室,我躺在那张床的上铺,准备休息一下。这时,妹妹和和她一起的新知青,来到寝室找我吃东西。原来,她们也去了营里,到了商店,买了一袋饼干。

        下午,有一位叫章木相的南昌老知青,来到了我们的寝室。看过去,这人也有近40岁,模样已经跟老农差不多了,听现在还是一个单身。他自称是连里负责保卫的,找到我和黄国生、**、邓冬儿等,这些新来的男知青,进行了一次谈话。并且交代我们:“以后在连队里,要多多注意。不要跟一些人结坏了伴,学坏了样。有什么事情,可以尽管来找我。”

        晚上,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通过李指导员对这里情况的介绍,有些地方的艰苦,原来我也是预料到了的,但还是免不了有一定的压力。当然,我们并不会被困难所吓倒。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我们就是因为艰苦,才到这里来的。这一点困难,比起老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来,那又算得了什么?

        我坚信,在党和**的教导下,在广大农场职工、贫下中农、老一辈的革命知识青年的教育和帮助下,在千千万万的革命英雄事迹鼓舞下,认真改造世界观,刻苦地在广阔的天地里锻炼自己,一定能够磨练出一颗无限忠于**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火热红心。在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将写好的心得体会,与其他新知青的一起,交到了连里。

        四月二十二日,我们这些新来的知青,经过两天的休整、安顿,各自跟着所在的生产班组人员,开始了下放农场第一天的劳动。

        上午,天气晴好。我和邓冬儿、杜竹梅,这些分在三排一班的新知青,和全排的战士一起,随着副排长杨冬青、班长戴阿扣,带着铁锹,沐浴着朝阳,来到了离连队两三里远的田埂上,开始了铲草的工作。

        我学着老知青们的样,猫着腰,挺足劲,在田埂上奋力铲着杂草。初铲草时,总觉得有些别扭,好像有些使不上劲似的;到后来,就渐渐觉得好多了。

        下午出工的任务,是将田边的泥巴挖上来,把田埂加高。我和大家一样,赤着双脚,站在水里,拿着铁锹,在水田的边缘,不断地将泥巴挖到田埂上。然后,再把田埂弄平来。

        干了不多久,我就觉得手上有些难受。一看,原来是手掌上起了好几个血泡。有的血泡已经破了,鲜血混着泥水,淌了出来,痛得直钻心。这样的情形,正是自己平时缺乏劳动锻炼,而手上的皮肉太嫩的结果啊。这时的我,挖起田泥来,也就再不敢像先前那样用力了。做事的速度,渐渐不由自主地变慢了。痛、热、累,在此时也一起交织而来。

        我擦拭着额上直涌的汗水,瞧了瞧身旁的副排长、上海知青杨冬青和其他人。他们却干得是那样地起劲,脏、累全然不顾,汗水淋漓也不吭一声。回味自己的刚才,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痛、累、热,此刻也不知到哪去了。这时在身上,好像有了使不完的劲,挥着铁锹,干得更欢了。

        傍晚时分,天空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乌云,一阵又一阵的狂风,把大树吹得东倒西歪,像一个个醉汉样。我们在田里的劳动,十分艰难,被风刮得站也站不稳了。杨冬青副排长见状,知道大雨很快就要来了。他招呼大家立即下工,赶快回到连队寝室去。

        真是好险啊,当我们刚刚跑回寝室时,便下起了瓢泼大雨。要不是回来得快,大家都要成落汤鸡了。在这开工的第一天,我虽然感觉比较劳累,可是,心情却是很舒畅的。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