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春寄托鲤鱼洲 热血壮志不知愁 (3 / 4)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一些同学和好友,给我送了日记本作留念。其中,在西湖学,担任体育教师的好友黄冬苟,在日记本上的赠言是:
分别留念
情意交益友,
勉友奔前程;
愧无别礼物,
赠言表心迹。
赠于一九七六年四月
在出发的那一天早上,除了我的家人以外,有徐步健、周林、余克森、陈晓明、崔海星等同学,以及其他的好友,一共10多个人来相送。如果不是因为不少的同学,已经下放去了知青点,那这次要来送行的同学,会有更多。
哥哥的单位省建工局,安排好了一辆大型客车。我们来到这里时,看到车上,载有的下放知青和家属,已经很为拥挤。单位来带队前往的干部,见车上的人员已超载,觉得很是为难。在开始时,不肯让过多的亲友们上车。可是,我的那些同学、好友们,哪里会是劝得了的?既然来了,便硬是要上。在此情况下,经过向局里领导请示,不得不再派了一辆无棚的货车,载入了那些装不下的人员。
这样,两辆车,一在前,一在后的,满载着我们这些人,从省建工局大院开出。车经过了熟悉的街道,驶离了伴我成长的南昌城区,开过了赣江大桥、江西棉纺织印染厂、李文忠纪念馆、滁槎公社,一路辛苦颠簸几个钟头,开进了凄凉的鲤鱼洲。
到了这里,尽是些坑坑洼洼的烂泥路,汽车更是难以行驶,不时陷进泥坑。我们坐在车上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得不多次下来推车,缓慢地前行。
望着这广袤无垠、看不到什么人的田野,我虽然是早有思想准备,仍然不免大吃一惊。一种似被抛弃了的意识,不由袭上心来。在这苍茫的红土地上,难道我在这样一个地方,就真的要扎根一辈了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