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义务劳动青山湖 黄帅事件有感触
一九七四年元月十二日,学校进行改革的期终考试,已经结束了。现在,我在学校的反腐蚀运动中,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在此同时,自己也随时处在,被流氓报复的危险之中。但是,我面对马建的威胁,绝不会畏惧,仍然会勇往之前。自学时的反腐蚀运动开展以来,我就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了。
今天,我们班上整个一天,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是在市区东郊的青山湖,参加挑堤的义务劳动。青山湖,是南昌市最大的内湖。原为赣江的一个河汊,后建设成为独立的内湖,对城区的洪水具有调节作用。在历史上,所谓“青山湖”,是因为“山清水秀”而得名。晋代道教祖师许旌阳(即许真君),数度钟情于青山湖。曾经在湖东和湖西,先后兴建了丹霞观、龙泉寺、郭王庙等道教胜地。
在挑大堤的过程中,我的冻脚皮肤,也已经裂开。特别是脚的后跟,冒出血来,袜与肉黏在了一起,稍一触动,便疼痛剧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在火热的劳动中,仍然是一如既往地积极肯干。
下午劳动结束,在回来的时候,我顺路去了一下南昌二中,找了找美术老师蔡强,没有找到。回到家里后,感觉筋疲力尽的。
元月十三日,为星期天休息,也算是非正式放暑假了。这一天的天气很冷,雨雪交加。我在家里,画一幅“嫦蛾奔月”,为工笔重彩画。以前画的那张“仙女散花”单线工笔画,由于没有放大,难度比较大。现在这一张画,约放大了一倍,加上技术上的进步,画起来就觉得要容易多了。再就是将课本上的古文《鸿门宴》,全部翻译成了现代文。我很喜欢古代文学作品,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文,对于自己来,是一种乐趣。
我看到一份报纸上,介绍了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学,五年级(2)班的学生黄帅。以及这位学生敢于反潮流的精神,在全国的推动和发展的情况。
黄帅在当时,仅是一名12岁的学生。她的班主任齐鸿儒,是一位二十多岁的伙,语文课讲得比较好。他让全班同学,都认真写日记。提有两点要求:一是要写心里话,二是不能有错别字。黄帅所写的日记,就是严格按照老师要求去做的。
在一九七三年九月七日,黄帅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这句话你得不够确切吧,教鞭是让你用来教学,而不是让你用来打同学脑袋的。我觉得你对同学严厉批评很多,耐心帮助较少。拍桌,瞪眼睛,能解决思想问题吗?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话多注意些……”
当黄帅把日记交给班主任时,情况出乎了她的意外。这位班主任老师,看了这篇日记以后认为,黄帅“提意见纯粹是为了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于是,接下来两个多月,老师号召同学“对黄帅的错误要批判,要和她划清界限”。
单纯的学生黄帅,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在感到无奈的情况下,于十月二十一日,效仿报纸上看到的一个学生做法,给《北京日报》社,写了一封约600字的信。希望报社来人,调和她和老师之间的矛盾。
黄帅的信中陈述:“我是红兵,热爱党和**,只不过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上,可在无奈的情况下,是近两个月老师一直抓住不放。最近许多天,我吃不下饭,晚上做梦惊哭,但是,我没有被压服,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意见。究竟我犯了啥严重错误?难道还要我们**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
这么一封信的发出,正迎合了政治形势的需要,在教育界树立一个“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典型。因此,黄帅的信得到了这样的批复:“不是你和你老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大事。”
《北京日报》社的编辑人员,把黄帅写的日记进行了摘编,在该年的十二月十二日,发表了《一个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加了长篇编者按语。《**》根据姚文元的指示,又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全文转载了《一个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以及《北京日报》的编者按语,并且再增加了编者按语。《**》的编者按语:“黄帅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开火,生动地反映出**思想哺育的新一代的革命精神面貌。”“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我们要注意抓现实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
当天的早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也转播了这篇重要报道。全国各地的报纸,也都纷纷加以转载。黄帅在几天之内,就成了的“敢于反潮流的革命闯将”,家喻户晓。全国各地的中学校,迅速掀起了向黄帅学习、“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活动浪潮。。
通过报纸上对黄帅勇于反潮流的报道,让我又很自然地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是自己在初二年级时,进行的一场语文考试中。我在卷上写的作文,在批判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大形势下,联系所谓“教师中心论”,针对章士贞老师的那种“师道尊严”,对同学们的讽刺挖苦,进行过大胆批判,也引起了一场较大的风波。
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到现在来看,对章老师好像并没有什么触动。有的时候,还总觉得他也会找我的麻烦。从以往发生的一些事情来看,似乎对我有些报复的迹象。可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学校的毕业分配,都是下放到农村去,也不怕他会作梗。
*v本\文*/来自\v\v/**\,新快无弹*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