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去辫
回到宫中,王磊一直在思考着克林斯曼关于皇家禁卫军去发辫的建议。作为后世穿越之人,王磊很清楚克林斯曼这个建议是十分正确的,长长的辫子托在脑后不仅仅影响个人卫生,随着火器应用的普及,辫子确实容易被炮火引燃,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但是在当年入关时在多尔衮“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强硬政策下,除了蒙古、西藏和新疆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国全部实现了去发留辫,为此还造成了许多诸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臭名昭著的血案。
随后二百多年的时间,发辫和朝廷一样已经被广大民众所接受,现在若是突然下令去辫,有可能造成许多非议和混乱,尤其是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的八旗权贵们。摆在王磊面前的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不去辫则不符合社会进步的潮流;去辫则会容易引起混乱,甚至会造成一些八旗权贵的抵制和叛乱。
“刘呈祥,传桂良、文祥、僧格林沁、曾国藩、彭玉麟、李鸿章、左宗棠觐见。”王磊决定至少在皇家禁卫军和以后的新军中是必须要去辫子的,他要把新军彻底的和八旗、绿营割裂开来,保持强大的战斗力,避免重蹈后世淮军和北洋军的覆辙。去辫必须获得重臣、尤其是满族重臣的大力支持,没有满族重臣的支持做表率,要想顺利完成去辫是不可能的,到时候就只能采取强制手段来实行,这是王磊不想看到的。
“皇上,各位大人已经到了。”刘呈祥在王磊沉思的时候轻声通报道。
“让他们进来,看座、上茶。”王磊忙说道。
几位重臣鱼贯而入,在太监们上茶下去后,桂良率先开口:“不知道皇上召微臣们前来有何要紧事?”
“朕今日就是想就两件事情征求下你们的意见:其一是皇家禁卫军军服的事情,朕已经决定效仿普鲁士陆军军服来给皇家禁卫军换装新军服。僧王,就像克林斯曼和格策他们二位身上穿的那样,你是见过的,你觉得怎么样?”王磊喝了口茶将茶杯缓缓的放到桌子上问道。
“臣没有意见,普鲁士的军装确实比较紧身,适合作战,臣也是带兵之人,虽然这服饰在我大清比较异样,但是臣支持换装,毕竟军队作战才是最重要的。”僧格林沁回奏道。
“臣也支持换装新式军服。”左宗棠说道。
“臣也附议。”彭玉麟也随后说道。
“跟随皇上去丰台大营的大人们都支持皇上,那一定是那天被皇家禁卫军的演练给征服了,老臣也听说了一些那天的演练情况,既然三位大臣和皇上都支持,老臣也支持皇上换装的意见。”首席军机大臣桂良笑着说道。
“既然爱卿们都同意,那朕就即刻下旨给多隆阿,让他的皇家禁卫军待新式军服到位后立即换装,新式军队就应该有新的气象嘛。”王磊笑呵呵的说着。
新军换装的事情顺利解决在王磊的意料之中,在座众臣除了僧格林沁外都是较为开明之人,在军服这件事情上都能看出新式军服更能适应火器作战,有利于战斗力的发挥。僧格林沁虽然比较保守,但是也被皇家禁卫军演练的新式战法所震慑,作为带兵之将,比这些文臣更能认识到新式军装的便利。
“这其二嘛……,就是新军中去发辫的事情。朕知道,发辫乃是我朝祖宗家法,‘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规矩更是延续了二百多年,可是那日皇家禁卫军的演练各位也都看到了,新式火炮威力巨大,未来的战事是火枪、火炮的时代,弓马骑射会逐步的退出历史,我们的发辫会很容易被敌人猛烈的炮火点燃,轻则烧伤、重则死亡。所以,朕才会有这个想法,你们觉得怎么样,可行吗?”王磊扬了扬眉毛看向几位大臣。
“皇上万万不可!发辫代表着大清的江山,若是轻易去辫,百姓们会谣言四起,恐有祸患呀,况且皇上也说发辫乃是本朝祖宗家法,臣认为不宜去辫。”王磊的话音刚落便有反对的声音出现,王磊一看居然是身为汉臣的曾国藩。
“涤生呀,你不必心里有顾虑。朕知道在去辫这件事情上,满人要比汉人更难接受,你第一个表态反对朕能理解,但是你也要好好考虑下朕刚才所说的是不是有道理。”王磊看着曾国藩真诚的说道。
“臣也反对去辫!臣虽然是蒙古人,不是满人,但是我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自我朝太祖努尔哈赤皇帝开始便与爱新觉罗氏通婚,历代先皇后宫都有我博尔济吉特氏的贵妃、皇贵妃甚至皇后,孝庄皇太后更是我朝历代后宫的典范,皇上的额娘也是博尔济吉特氏。可以说满蒙早已亲如一家,皇上的身体里也流着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血脉,发辫是满人统治全国的标志,这个家法不可乱。”僧格林沁也站起来说道。
随着二人先后明确表态反对去辫,养心殿内陷入了沉寂,君臣双方都没有人在站出来表态,局面一时僵持下来。王磊把目光看向桂良,发现桂良如老僧入定般不知在想着什么。
“臣有一折中建议,皇家禁卫军和今后的新军中去辫,其余人自愿决定。发辫虽然是我满洲传统发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确实在有些特定的场合不太适合现在的情况了。一味守着祖宗家法并不能解决现在我朝这“两千年之未有之变局”的所有情况,该变则变。但是作为满人的传统发饰,也有着保留传统的权利,我的意见就是朝廷不加干涉,发饰由个人决定,但是新军一定要去辫,这是为士兵的生命着想。”军机大臣文祥站起来奏报道。
“臣支持文大人,自古以来‘变则通,不变则痛’,若要等到‘痛则思变’,则不如主动求变。”李鸿章抓住机会紧跟着文祥说道。
曾国藩耷拉着的三角眼闪出一道精光看向李鸿章,他太了解自己的这位学生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其实曾国藩也很清楚去辫对于军队的好处,但是身为汉臣,他不能表态赞成,相反还要大力反对,以免被满族权贵所孤立。可是自己的学生却是年轻气盛的抓住文祥赞同去辫的时机表态,虽然解了皇上的燃眉之急,却也把自己摆在了满族权贵的对立面,其中的凶险自己都不得不避之。
“好了,朕决心已定,采纳文祥的意见:在皇家禁卫军中去辫,其余朝廷不加干涉,留不留发辫,个人自由决定。讨论时你们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是朕乾纲独断后,你们必须无条件执行朕的旨意。”王磊散发着九五之尊的威严郑重说道。
王磊的乾纲独断让去发辫的时间提前了几十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标志着“崇满抑汉”政策的彻底灭亡,在几个月平定胜保等人的政变后,王磊更是用他无与伦比的声望和铁的手腕彻底的消除了“满汉有别”这个从清朝成立时就存在的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障碍。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