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夜访英国公使 (1 / 2)
京城东交民巷内,一栋栋充满着异域风情的西洋建筑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在咸丰革新的诏书发出后,外务部尚书李鸿章很快的前往上海和西方各国的代表展开接触。面对着王磊主动递过来的橄榄枝,各国驻华代表喜出望外。大清帝国的新皇帝的条件是他们现在最想做却又暂时无法达成的,面对这样的“天大喜讯”,他们没有拒绝的理由。很快,李鸿章便和西方各国的代表达成了一致,后世称为《上海新约》。
《上海新约》主要内容有:1大清国和西方各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互相设立公使馆并派驻公使;2大清增加天津、营口、青岛、大连、唐山五个通商口岸;3大清向英国、法国、普鲁士、美国派遣留学生和留学幼童,四国给予支持;4大清国向各国聘请科学、军事、教育等各方面人才到大清国工作;5大清向各国购买机器设备、各国派人予以来清指导;6大清国和西方各国互相给与最惠国待遇。
“好一个李鸿章,办事干净利落,朕没有看走眼。涤生啊,你教出了一个好学生呀。”王磊看着新签署的《上海新约》,高兴的用手指了指曾国藩笑着说道。
“是皇上慧眼识人,臣不敢偷功。不过李少荃这次签约确实是差事办的不错,臣恭喜皇上初步达到了目的。”曾国藩躬身施礼。
“东交民巷的各国公使馆建的怎么样了?一国之公使馆相当于一国之领土、脸面,僧王,你一定要保证各国公使馆的安全。”王磊沉吟道。
“请皇上放心,臣已经从步军统领衙门抽出五百名兵勇驻扎在东交民巷周围,臣保证东交民巷万无一失。”僧格林沁声音洪亮的回到。
“洋人的火轮船真是飞快无比。”签订完《上海新约》后,李鸿章和各国驻华代表一同乘坐英国游船玛丽女王号从上海返回天津,第一次亲身体会到洋人的火轮船后李鸿章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想着自己从京城到上海来的时候一路舟车劳顿,紧赶慢赶的走了二十多天,而这英国人的火轮船不出几日便已经快要到达天津了。“要是我大清也能造这等火轮船就好了,漕运就可以改成海运,节省出大笔的漕运费用;调兵也能迅速的多。”眼光敏锐的李鸿章在见识到了火轮船之后就发现出了好多其可取之处。
“李大人,我很好奇你们大清的新皇帝,当年就是为了自由通商贵我两国才不得不刀兵相见,如今你们的新皇帝主动打开贵国尘封已久的大门和世界交流,这在你们大清国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一件事,我从内心里很佩服他的胸襟和魄力,这在你们国家需要极大的勇气。”已经被英国政府正式任命为驻华公使的巴夏礼端着一杯酒走向李鸿章说道。
“我大清皇帝虽然还未年满二十岁,但是却天资聪颖,皇上看到了自由通商贵我两国可以做到互通有无、各取所需,符合贵我两国的利益,所以才力排众议,主动和各国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巴夏礼先生,你不认为这无论对你个人还是对大英帝国不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李鸿章说道。
“那是当然,预祝贵我两国的友谊天长地久,干杯!”巴夏礼从随从手里拿过一支酒杯交给李鸿章,自己向李鸿章举起酒杯道。
“干杯,这也是你我的重要使命,祝愿我们二人在今后合作愉快。”李鸿章也举起酒杯说道。
养心殿里,王磊正在思索如何甩开现行的八旗和绿营制度,另起炉灶建立西式的新军,却是百思不得其解。尽管自己是从后世穿越而来,很清楚的知道历史的走向,但是面对着强大的阻力,王磊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一点点进行和试探。
“看来还是内部的矛盾更加难以处理呀!怪不得蒋公在后世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不先理顺内部,处理任何事情都会畏手畏脚。”王磊在心中感叹着。
“刘呈祥,你查下距离恭亲王他们留洋的日子还有多久?”怎么也想不出良策的王磊索性也不想了,随口吩咐刘呈祥。
“回皇上,李大人已经和各位公使抵达京城,待明日各国公使向皇上递交国书后,恭亲王他们便会向天津出发,搭乘叫什么‘玛利亚女王号’的英吉利船从天津出发。”刘呈祥想了一会躬身回答道。
“这么说,各国公使已经住进东交民巷的使馆了?”王磊再次问道。
“李大人昨日抵京后便派人安排好各国公使住进公使馆了。”刘呈祥轻声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