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咸丰革新
“皇上驾到,众臣早朝!”刘呈祥尖锐的叫声在乾清宫门外响起。
随着刘呈祥的早朝声落下,新一天的早朝开始了。龙椅之上的王磊,丝毫看不出他已经一夜没睡的疲倦,反倒是两只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今天的早朝他充满了渴望,革新的第一步就在今天开始了。
“刘呈祥,宣读朕的诏书给大伙听听,让大伙议议。”王磊声音洪亮的对刘呈祥说道。
“嗻!奴才遵旨!”刘呈祥走到台阶前展开诏书大声念到:
“朕,爱新觉罗·奕?,蒙先皇垂爱,继承大统。即位近一年来,日日夜夜无时无刻都在按先皇遗命,兢兢业业治理朝政,不敢有半点懈怠,深恐有负先皇重托。即位以来,朕深感朝廷党争严重,危害江山社稷,朕一举拿下穆彰阿等以平息党争。本以为消除党争后朕就能按本朝家法,亲政爱民,割除弊政,重现‘康乾盛世。’然而,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朕深感积弊深重,常常感到一味按祖宗家法已经不能重现列祖列宗之辉煌,痛定思痛,朕决定从即日起,实行新政。”
“等等,别念了,还是朕亲自给爱卿们讲解要实行什么样的新政,为什么要实行新政吧。”王磊制止了刘呈祥继续念下去。
王磊从龙骑宝座上站了起来,缓缓走到案前:“爱卿们,当今我朝处华夏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洋各国已经普遍完成了工业革命,知道什么是工业革命吗?你们都知道英夷船坚炮利,英夷的火轮船可以不靠风帆,不用划桨就可以在海面上来去自如,速度飞快,远胜划桨和风帆。朕告诉你们,这就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蒸汽机,用机器来代替人力。这就好比西洋各国再用牛犁地,而我大清却是在用人拉着犁在犁地,你们说是牛犁地快还是人犁地快?更可怕的是,工业革命不仅仅能使船跑的更快,还能制造出各种机器,使工作效率提高十倍,百倍,人家一个人相当于我们成百上千人,想想吧,如果这种局面继续下去是多么可怕,我们拿什么去抵御外辱;靠什么来打败英夷,夺回香港?”
顿了顿,王磊看着台下的大臣们,没有人附和,也没有人反对,所有人都在消化着王磊给他们带来的信息量。除了昨晚和王磊通宵熬夜的几人外没有人能想到今天皇上会突然抛出新政,这新政貌似还和西洋有关。《江宁条约》后,官员们都是“闻洋色变”,都避之不及,很少有官员静下心来研究洋人的情况,更别说主动和洋人打交道了。
“所以,朕决定从今日起,朕要改革朝政,打开门户,向西洋各国学习。学习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总之,只要是西洋比我们大清强的,我们都要学,统统的给朕学来。做学生不可怕,只要能放下身段虚心学习,总会有学生超越老师的那一天。当然,作为一个古老的大国,我们还有好多洋人没有的传统精髓,在向西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好我们的优良传统。学西洋,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不知爱卿们听明白了吗?”王磊走下台阶来到群臣中间。
“皇上的意思臣明白了,但是臣不知皇上要怎么样向西洋学习呢?臣认为‘辩学术当恪守程朱,以外皆旁蹊小径,不可学也。’”大学士倭仁站出来说道。
“倭仁呀,朕知道你是当代大儒,理学造诣深厚,讲经说法天下少有人能与你匹敌。但是理学是学,其余的学问也是学。朕现在需要多多的专业之学,圣人言:术业有专攻。你的术是讲经论道,天底下还有好多术,朕向西洋学的,就是我大清不如西洋的术。倭仁,这回你明白了吗?”王磊对着倭仁问道。
“臣明白了,谢皇上为臣解惑。”倭仁施礼道。
“所以,朕决定:扩大通商口岸,方便和洋人互通有无;允许外国公使在京城设立公使馆,外国公使常住京城,大清保护其安全;改国子监为京师大学,为我大清最高学府,朕亲自任校长,学生全是天子门生。暂时设国学部、外语部、西学部,以后视实际情况再行增设。倭仁任国学部主管、瓦西里任外语部主管、西学部主管从西洋引进;从全国25岁以下的举人、秀才中选拔500人公费到英、法、美、普鲁士等西洋各国留学,选15岁以下童生500人作为留学幼童到西洋各国留学,恭亲王奕詝也随这些留学人员一起留洋,朕希望十年后,这些人能成为我大清的栋梁;改组理番院,六部之外增设外务部,李鸿章任外务部尚书,专门办理外务。”王磊继续说道。
“臣领旨,臣一定不负皇上所托,和留学人员一起吃、住、学,学成后为国效力、为皇上效劳。”恭亲王奕詝出列表态。
“皇上,此举不可呀。我天朝地大物博,怎么能扩大通商口岸呢?十年前为了此事和英夷道兵相见也才勉强恩赏其五个口岸通商,皇上这么做不怕先皇在九泉之下不能瞑目吗?”倭仁痛哭着出来奏道。
“倭仁,你放肆!”桂良怒声呵斥道。
“桂大人,皇上就是杀了臣,臣也要进谏皇上,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臣深受圣人教化,劝皇上切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倭仁跪在地上叩首嚎啕大哭。
“倭仁,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你先起来,听朕慢慢和你解释。”王磊连忙伸手去扶倭仁。
“皇上不纳谏,老臣就跪死在这乾清宫里。”倭仁没有理会王磊伸出去的手。
“口岸其实和前门大街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前门大街是咱们自己人做生意,口岸是和洋人做生意,本质上都一样,都是互通有无。咱们大清是地大物博,可是洋人也有咱们造不出来的东西呀,比方说这乾清宫里的钟,将军们用的千里眼,英国人的坚船,这些咱大清都造不出来。朕开放口岸通商,就是为了能把这些暂时咱们还没有的买来以解燃眉之急,派人留学西洋更是为了学习怎么造出这些东西来,什么时候咱们都能造了,大清不就无敌于天下了吗!”王磊耐心的和倭仁解释着。
“皇上此言令老臣茅塞顿开,圣人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皇上真乃天子气度,大清之福啊。请皇上治老臣失礼之罪。”倭仁再次叩首道。
“爱卿呀,朕不会治你的罪,朕还要嘉奖你忠心可嘉。传旨:赏倭仁双眼花翎,赐西洋表一块。”王磊下旨道。“希望你到了京师大学能将你毕生所学教受于你的学生,将我们传统文化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臣,领旨,谢恩。臣一定谨遵皇上教诲,以圣人之道教诲门生,不负皇上重托。”倭仁郑重的说道。
1851年(咸丰元年)2月,王磊正式颁布新政诏书,并且以铁的手腕开始实施。古老帝国的大门主动打开,开始融入到世界的近代化潮流当中。虽然这次新政并不是一次彻底的改革,但是对于古老的大清帝国来说显得难能可贵,也是王磊的权宜之计,面对强大的保守势力,贵为九五之尊的王磊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逐步进行改革渗透。十几年后,大清国消化了这次新政的成果后王磊又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也让zg彻底走上了强国之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