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佛法 (2 / 3)
因为少林十八棍僧曾经救过秦王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对佛教大是褒赏,佛教寺院也都得到修缮,把佛教提到“国教”的神位,佛教更得民众景仰。
当然这些当权者当中也确有虔心礼佛之人,如梁武帝、唐宪宗等。
梁武帝萧衍在世时为修功养德,大肆修建庙宇寺院。敦煌莫高窟、衡山的悬空寺就是那时修建的。
梁武帝在修建了无数庙宇后曾得意地问达摩,他这是不一大功德,达摩却说不是;梁武帝听后很不高兴,追着向达摩询问原因,达摩告诉他说,功德在心中,若是整天挂在嘴上,那就不是什么功德了,梁武帝却也只是似懂非懂。
唐宪宗也同样是个佛教的忠实信徒,不但修建庙宇,还喜欢接迎佛家圣物,听高僧讲经说法。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韩退之就因向上疏《论佛骨表》触怒了唐宪宗而被贬潮洲,也写下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千古名句。
佛教在中土得以迅速传播并推广,渐而影响日深,固然与当权者的大力推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真正起在这其中起作决定作用的却是战争。
由南北朝到唐朝,中原战乱不止,特别是在南北朝之时,而后中原又经五胡乱华,其时人命不值一文,民众在朝不保夕的情况下,渴望生活有所保障,而佛教宣传的“众生皆苦,但可积德以望来生”、“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却正给了民众心灵上的安慰,而相形之下,本土的道教就显得相形见拙了,“无意而为,无视不见”、“生老病死,但求自然”,民众在吃不饱穿不暧的情况之下又怎能做到冲、淡、无为,因而南北朝时我国佛教发展得最快。
到了唐朝,经过李家几代人的努力,民众的生活已经大有改善,然而就算是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时,也不免有杜甫《石壕吏》、《新婚别》的惨事,而“朱门酒肉臭,门有冻死骨”的人间悲剧也是不少。
安史之乱后,皇权旁落,之后更是五代十国时期,争伐从不间断。战争加剧了贫富的两极分化,也正是因为贫富分化的日趋严重,使得民众对明天没有信心,而大都在佛教的精神世界中寻求寄托,所以信奉佛教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而愚夫信妇们也就放弃了努力,忘了一切反抗,只求来生。
看着这“高僧”所为,我大感气闷,就这等伎俩,我也可以大把有得出卖。冷哼一声,拉着雨晴向外走去。
我对雨晴道:“这地方人太多,气闷得很,这高僧的样子很讨厌,而且这些愚夫的模样更是让人看了生气,我们不如到城里四处逛逛,看看有什么好玩意。”
雨晴却摇头道:“少爷,我们既然已经到了这里,就到寺里走走吧。”见我皱着眉头,雨晴哀求道:“少爷,我们就到后院走走,那儿人少,听说岳元帅也是在那拜的师。”
显然我刚才在街头对岳飞的愚忠的那番话没有被她听进耳里,我又不禁暗自纳闷,雨晴平日可从来对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于是我问道:“雨晴,今天你可有点不对哟,一说到那岳鹏举来,你的劲就上来了,这可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雨晴一听,话还没有说,眼圈倒先红了,哽咽道:“少爷,奴婢也是姓岳,岳元帅是我先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