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社稷 尽在袖底江山 (1 / 2)
对于打击地方豪强、做留名青史的大事,丞相公孙弘有意,太有意了!他不用再详细的追问元召其余的措施了。眼前这个年纪不大的家伙做事素来出乎意料鬼神难测。他既然说有把握,那就定没有问题!自己只不过是和他起在奏报署上个名字,就有可能参与到这件留名青史的事情中,简直是太划算了。
酒意和放心的双重用下,长安来使们都去心满意足的安歇了。散去之前,元召最后看了有些沉默的车骑将军卫青眼。
“这次回到长安之后,我肯定会离开军中了。在段时间之内也许会被限制很多权力……不过这些你都不用多管。和匈奴人的战争,下次爆发的时候,将会更加的激烈。黑鹰军需要大大的扩军了。夺取河套草原后,我们得到了数万匹草原良马,这些都要利用起来。下步就看你的了!青哥,记住点就好,只管打仗,不要干涉朝堂政事……。”
偶尔战马的嘶鸣中,草原的夜色归于平静。火堆旁边,只有他们三四个人还在。元召平淡的交代着些事,长安的惊涛骇浪看似已然过去,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波潮头之后,那不过是另轮重新的开始。今夜过去,他不会再多说。卸去战甲,他要重新开始做最想做的事去了。
回到长安后注定将会大放光芒的车骑将军卫青,把手中的“墨染”剑擦好之后,轻轻的插入剑鞘中。他什么话都没有多说,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切默契于心,尽在不言中,朝堂纷争实非他所长。他本来就是这样的性格,如同元召相赠的这把掌中剑样,君子厚重,如白染墨!
长笛响起悠扬的曲调,火堆旁边的小冰儿眼中闪着点点星星,她听着师父和舅舅的谈话,心中平安喜乐。不过眼角撇过正在横笛吹奏的崔弘时,心中又升起小小的不服气。自己什么都比这个“师弟”强,可就是吹不来师父制的这种竹笛,每次想要用心学时,总是跑腔走调的,都气的在暗中掉了好几次泪了,却依然是进步缓慢。到得后来又次,她听到元召忍着笑嘟囔了句“噪音啊!这就是典型的没有音乐细胞嘛……。”才气急败坏的彻底放弃了孜孜不倦的学习,虽然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但想来自己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天分呢。
长安故梦,即将回归,不管将要迎接每个人的是无上的荣誉,还是未知的命运。他们,带着令天下人敬仰的光芒,终于要回去了……。
大汉长安未央宫,皇帝刘彻在接到从遥远北方以最快的速度传回来的奏报时,暂时停止了正在进行的早朝,在第时间就迫不及待的目十行看完了。然后他把这份加急的奏章平静地放到了御案上,有片刻的时间沉吟不语,脸上神色却看不出任何的改变。
底下的臣子们心情各异,都已经隐约的知道了消息,有焦急地等待,有忐忑不安,还有些隐约的兴奋期待……不过他们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偷偷往上瞅了瞅,从皇帝脸上的表情中,却寻找不到任何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
站立在皇帝最近处的东方朔和严助,他们都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的瞄过那份急报,虽然看不清楚具体,但可以知道那上面的内容很多,写得很长,因为皇帝仔仔细细的看了有好会儿。
而且,对皇帝了解最深的东方朔发现他在看到某处时,斜飞入鬓的眉角轻轻的动了动,这是皇帝陛下的个特性,每当有什么触动他内心的事情时,他都会有这个小动。虽然轻微,外人很难观察到,但在具有颗七窍玲珑心的东方曼倩眼底,自然是早就总结的很到位。
这个发现,令东方朔的心中动。自从长乐侯府出事以来,最近在长安发生的这系列事件,都让他对元召很是担心。尤其是皇帝最后次派出去北疆给丞相公孙弘传达消息的特使时,他无意中发现皇帝刘彻的眼底是曾经闪过抹杀气的,这让他感到心惊胆战。
皇家的无情,不管是曾经亲身目睹过的还是从史书中看到过的,都让东方朔有很深的体会。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是用无数鲜血和人头以及身家性命总结出来的条经验,或者说是至理名言。多少简在帝心宠幸有加的朝中大臣,多少功勋赫赫国之栋梁,往往会因为说错句话,或者是办错件事,就会迎来杀头之罪啊!无论是历史上或者本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正是因为耳闻目睹了太多太多这样的事,所以东方朔,这位具有大智慧的人,才选择了种另外的入世方式,能够立于朝堂施展自己胸中所学,但并不去做那些为世人所称道的“忠臣、直臣”。想要做事,先要保全好自身,这才是最重要的。
出于对元召的了解,在江都王府出事的第时间,他马上就意识到,这件事很可能和元召脱不了关系。这让他直暗中责怪元召做事太冲动的同时,也暗中为他深深的担心。如果旦被皇帝查实是他偷偷的回到长安屠灭了江都王府,那么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在这大汉朝堂上也无法立足了!而想要证实这件事非常简单,皇帝已经马上派人去做了,只要去草原上看不到元召本人在军中,那么无论他有什么理由,都已经无法推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