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 沧海珠有泪 滴落明月边 (1 / 5)
《大汉帝国史?文苑志》曾经详细的记载了武帝建元六年冬天的那场词林苑盛事。
天下文学之士,翰墨琼林几千人或被推荐,或者是自己前来,齐聚长安,由天子亲自策考,选贤备用。
这是当今天子即位以来,所做的第个大动。最先的初衷是为小皇子刘琚挑选几位饱学师傅,授学于博望苑,以便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皇子好好成长。
后来,因为某些事的发生,刘彻的想法也有了更多,期待感也更急迫起来。
在未央宫金马门前的铭柱上有他不久前御笔写下的篇《秋风辞》,也许从中更能窥见他此时的真实心情。
秋风起兮云飞扬,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时光不待,渴求良才,奋勇激昂之音已经隐隐而鸣矣!
当时还只有极少数的人意识到这是个明确的信号,皇帝的耐心已经有些等不及了。而大多数人却更多的是惊奇于这次选贤与从前的不同。
天子亲自出题,只要是这次来长安参加词林苑的文士,不论身份地位,在光禄寺报备记录以后,都可以据题篇策论,以备考评优劣。
这是次破天荒的尝试,与从前的郡县推举推荐都不样,可以说是千年以后科举制度的第次雏形。
当刘彻在含元殿的御座后,卷卷的翻看那些天下士人言论不,观点不同的策论时,心里对这次的尝试感到非常满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