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ZB-26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9. ZB-26 (1 / 2)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因其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所以在中国俗称“歪把”机枪。

        歪把口径6.5mm(通用三八步枪弹),重10.2kg,全长1100mm,初速736米/秒,实际射速120发/分,有效射程600米。

        歪把的供弹很特别,采用5发/弹夹共6个弹夹,装在一个30发/弹斗里,这个对副射手来,很忙碌也很危险,要是在移动时候射击,换弹更为麻烦。

        上一章有介绍,ZB-26捷克式轻机枪初速830米/秒,射速500发/分,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1000米。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比看来,歪把在初速、射速、射程、装弹上都弱与ZB-26捷克式机枪。

        如果ZB-26捷克式轻机和大正十一歪把同时对射,歪把会被捷克式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就射速来,捷克式是歪把的三四倍,真的对射压制,歪把打一发弹出来,人家捷克式已经打出三四发弹了。

        歪把的有效射程才600米,捷克式1000米,完虐了,人家捷克式可以退至900米,照样可以造成致命的火力攻击,你歪把可能连人家毛都搞不定。

        从精度来,初速快、射程远的枪弹,精度肯定高于初速慢射程短的枪弹,捷克式和歪把对射的结果,可想而知。

        很多时候都形成不了对等的PK,被火力压制是轻的,重的后果,直接给捷克式打哑了,不管是机枪射手**,甚至是机枪,也会被打坏了。

        这么不对等的攻击,很多时候,会让敌人无可奈何到绝望,其实在轻武器上面,国军在抗日战场上,基本是不输于日军,很多的装备甚至是强于日本。

        那又为啥老是打败仗?这个很好解释,国军的飞机和重武器全面落后,即使有部分的轻武器优于日军,但这种好武器不多,装备的部队也不多。

        制空和重武器虽然决定着一场战斗的天平,但最后决定胜负的还是人,可偏偏是,国军的士兵又是全面落后于日军的士兵,不管是单兵素质,还是群体配合的战术。

        所以,抗战早期双方硬碰硬的结果,国军一路败退是注定了的事情,只不过是悲壮败退还是窝囊败退的区别而已。

        在抗战中后期,在血的教训中,在大失河山的耻辱中,国军改变战略战术,战争局面才有所好转,不至于兵败如山倒了,至少能站得住脚了。

        所以,在一些型战斗里,在日军没有配备重炮和战机的战斗力,轻武器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以至于后期的日军在战场上捡到捷克式,不用歪脖,改用捷克式。

        日军在实战中吃尽了捷克式的苦头,很快模仿捷克式造出了自己的7.7mm口径的96式和99式轻机枪,外形基本和捷克式一样,性能则要相差一些,但总比歪把好多了。

        不过捷克式也有几个缺点,比如20发弹弹匣的容量,对于轻机枪来仍显得装弹量过,作为火力支柱的机枪火力即使必须中断,间隔也要越少越好。

        但是由于更换弹夹过于频繁,造成火力的中断次数过多;有经验的敌军老兵往往会乘机冲锋打掉机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