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偷”的区别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 “偷”的区别 (1 / 4)
        乡下村里,孩家家的偷拿点房屋外面的东西,都不会叫“偷”,大人们也比较宽容,大都是会喊道:“莫拿太多啰,太多吃不完浪费;心点啊,别糟蹋了庄稼。”

        碰上脾气不好嘴巴臭的,也最多是骂骂咧咧几句,把人骂走了就算了,很少会像抓贼一样要抓住孩;也很少会去告孩家长,因为一告,那就不得了,孩就要遭殃了。

        养不教父之过,孩偷了人家的东西,那还了得,基本上每个父母会把自己孩打得哇哇叫的。

        作为父母,最怕孩偷拿东西习惯了,长大后成为惯偷,偷到班房(监狱)里去,那这个孩就白养了,还不如趁现在能教的住,狠狠的管教。

        一个出于教育的考虑,一个是出于家长面的考虑,一般就抓住孩打,打得孩鬼哭狼嚎的,当然,不会像打仇人那样狠打,主要是打屁股,屁股肉多,一下打不伤人。

        孩,大人就抓住扒了屁股上裤,用巴掌打,打得山响,孩哭得也山响,直到孩求饶保证下次不敢了,才住手。

        大一点的孩,照样扒了屁股上的裤,拿鸡毛掸、蒲扇柄、竹尾梢等顺手又不伤筋动骨的东西,对着屁股开抽,也是要打得孩求爷爷告奶奶认错的才住手。

        如果在外面,实在是没有这些“刑具”伺候的话,就脱下布鞋,用鞋底来抽孩的屁股,那抽的孩,跟杀猪一样叫;三狗和村里孩一样,时候没被少抽过。

        当然,吃五谷米养百种人,大人也有偷东西的,村里有个男的,自己的孩都满地跑打酱油了,他还是喜欢去偷人家地里的蔬果。

        这家伙经常肩挑一个锄头,一头挂着个簸箕,慢田野的到处乱转,不是自家田地,也去,下午傍晚先瞄好哪家地里有什么好东西,就记着。

        第二天凌晨天刚亮,就拿着锄头挑着簸箕出去,到昨天瞄好的地方,顺手摘了人家地里的蔬果,等村里人醒来出门时候,他已经回到家了。

        还有一个女家(女人),也经常手挽个“两头茅”(一种竹编的大菜篮),到田野里拽猪草,也是老摘人家的蔬果,放在篮底下,上面盖着猪草,提回家。

        这些动作,其实村里人大部分都知道,也有当场逮住的,只是都是一辈相见的村人,不好破他/她的面,私下还了东西就算了,不会揪着不放的;也正因为有人看见抓到过,所以这些事才会传出来。

        进屋里偷东西,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就严重了,那才是真正的贼了,村里人也有,干这种活的一般是中青年男。

        不过兔不吃窝边草,这些贼很少偷本村人,因为这个一旦被抓住了,在村里一辈都抬不起头了。

        也听有人去别地偷东西,被抓到打个半死的,乡下村里人,哪有什么法律观念的,只要抓住贼,谁都可以上去打几下出气,因为大部分人自己丢过或被偷过东西,哪个不恨这些个偷东西的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