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元嘉北伐一
宋帝刘义隆现在的人生已经基本上志得意满了,国内太平无事,府库充实,算来至上次伐魏未果已是二十春秋了,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再不力争朝夕,收复中原,建立功业,恐怕当年华渐逝,岁月白头时,回望前路,会后悔不已。言语之中便有了些饮马中原之意,几个机灵的臣立刻揣摸到圣意,马上上奏,建议北伐。
“陛下,眼下四海升平,国富民强,全赖我主英明神武,有不世之治世之功,若此番出师,席卷赵魏,驱逐蛮夷,恢复我汉人华夏之正统,其功业当与日月争辉,威名当彪炳于青史,比之秦之始皇汉之武帝也不为过,到那时,陛下登泰山以封禅,记伟业于千秋,传功名于万代,臣恰逢其时,望陛下不以臣才学浅陋,乞书一篇封禅书,献于陛下,以借陛下光辉之万一留名于后世,臣此生当无憾矣”
御史中丞袁淑乘机奏道,群臣听罢,心中纷纷暗骂其可耻,北伐关系国运根本,岂能以之谗言惑上之意妄下决断,有些却在暗自深悔,如此媚主良机,却叫他抢了先机。刘隆闻言大喜,幻思其形犹然神往。
“陛下,此番若要北伐,臣愿领兵,擒佛狸于马下,收复我中原失地,牧鲜卑于焉支山,学汉冠军将军故,致漠北再无王庭,陛下定将齐名于汉武”
彭城太守王玄谟出身名门世族,贪战却不知兵,好大喜功犹胜战国赵括,于征伐之事却又不及赵括之万一,私下常与刘义隆大谈北伐的可行性,畅想胜利的前景,此时更是不甘落于人后,一番壮语,让刘义隆脑海里浮现出封狼居胥的场景。
正议论间,忽闻内侍来报,北魏帝拓拔焘因国史一事诛杀大臣崔浩,刘义隆闻报大喜。
“佛狸自毁国家栋梁,那魏国内部定是动荡不稳,北国汉人遭此劫难,定有思汉之心,我国是华夏正统,今国库充实,兵精粮足,中原本就是我华夏领土,岂有久置胡人之手不取之理,朕意已定,准备粮草,选将派兵,即日北伐。”
“陛下,北方竟是常年征伐之兵,习惯于野战,而我方军士休养生息多年,臣老家常言,家养的公鸡怎斗的过野生的山鸡。平原作战,我南方尽是步兵,怎能与北国的骑兵相抗衡,狒狸常年征战,难有一败,谓之战神亦不为过。当年檀公道济,少有的良将,也难胜过于他,老臣少读书,自幼在军营里滚打过来的,不会那好听的话。但既然披了这身军服,老臣就要对得起它,就要些陛下不爱听的实话,这次冒然北伐必将失败”
话的是新兴的军方将领沈庆之,吴兴人,虽已六十岁,顶着个白发苍头,却是从低层做起,靠着战争上的厮杀,累以军功,一步步扎实的进入南国高级军官行列。
“老将军,现今正是春夏相交之际,雨水众多,河道通畅,我军可顺水道而上,碻硪城守兵自是望风而逃,趁势拿下滑台,拿下此二城,就地取粮,安抚民心,虎阳,洛阳自是容易攻取,我军依城建筑防卫工事,等到初冬时节,黄河结冰,魏军远到渡河而来,我军以逸带劳,必可擒之,上次北伐,到彦之临阵私逃,而檀道济却失了粮草,以我方食粮资养敌方,怀有私心,误了朕的大事,他反而凭借唱筹量沙得了名声,真是岂有此理。
一想起上次北伐,刘义隆就想起了到彦之,檀道济二将,气便不打一处,一个枉负了他举国相托的信任,一个对他玩了机巧,得了名声,却还是让他一城未得,以失败而终。
“陛下,眼下确系六月雨水际,可等到万事齐备,待出兵时节,已是九月初秋,河流阻塞不通,必将延援进军速度,待到行至碻硪之时,已至初冬时节,若短期攻不下城池,待黄河结冰,大部魏军将至。我军必呈敌人前后夹击之势。到时腹背受敌,必将大败,若是佛狸亲自领兵,必将乘势挥师南下,吾国危矣”
禁军统领刘康祖马上从军事上反驳了刘义隆的话,可那知刘义隆早已幻想着自己能一统河山,和汉武并肩,那里听的进去。
“中原乃我汉家之地,断不能落入胡人手里,崔浩一事正是上天赐于我们的良机,如若再不北伐,恐会寒了北方汉民的思汉之心,朕意已决,众卿勿再多言”
“陛下,”沈庆之还待再次进言,刘义隆早已现出不烦之色,大袖一挥,弗然道
“沈苍头,你你少读书,朕看你口才很是不错,去,有什么不解之处,跟徐湛之,江湛去。”
“陛下,种田耕地问农夫,织女绣花问婢女,两国交兵怎能和书生商议”
沈庆之强自压住心中不满
“哈,哈,哈”
看着不远处徐,江二人的神形和沈庆之不愤的眼神。刘义隆忍不住放声大笑,北伐之事也在笑声中决定下来。
拓拔焘深知和刘宋之间必有一战,但以他多年对战争的领悟和认识来看,伐宋掠财尚可,灭宋时机尚早,南方湖泽众多,魏国没有水军,这种本身健制上的缺陷并不是能够依赖计谋来解决的,而刘宋少有骑兵,北国多平原,利于野战争雄,指望步兵去一望无垠的平原地带打败骑兵无异于天方夜潭。北国已经平定,南国暂时又不能灭掉,留着一个日益跋扈的崔浩又有何用?对宋只能采用长时间的掠夺战争,一点点削弱它。然后等待时机才能发动大规模的灭国战争。对于崔浩,如果让拓拔焘和所有鲜卑贵族放下所有的成见诚实的去认知,他其实上是魏国真实的缔造者,帝国的汉化改革和每次的开疆辟土无一不出自他的手笔,此时大厦已成,北国已定,面对仅剩下的汉统的刘宋,己方阵营里同样汉统的崔浩会是一枚怎样威力巨大的炸弹呀!而杀掉崔浩更深的原因是出于拓拔焘内心深处对汉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敬仰和畏惧,因为作为他这样一个强势的异族统治者自身来言,他忽然发现自己被汉化了,我用武力征服你们的肉体,而你崔浩却用汉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改变了我的灵魂,让我用汉人的思想去生活,去考虑问题,那么我这种征服还有什么意义?而自视甚高的他对此无可奈何,野蛮走向文明是人类进程中的无法阻挡的趋势,因为这里没有草原没有牧场,只有漫地的田野和数不尽的农庄,这里是农耕文明的土壤,你的民族要在这存活下来,就得放下马鞭,挽起裤脚,下地耕种,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脱胎于这个民族的生活形态和方式的,人活下来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填饱肚。除掉中间所有繁锁的链接,归终到最后的结论,在这块土地上,游牧民族想要生存下来。只有唱汉人的歌,汉人的话,用汉人的方式去思考,去生活。然后繁衍生息,最后孙后代变成完完全全的汉人,让自己的民族活在后世的记忆里,而坐在统治地位的拓拔焘是对这有所预感的,我们鲜卑人在前面卖命的开疆拓土。而你崔浩在后方拼命的将我们汉化,我却无可奈何,甚至还要用手中的权力去支持你,所以国史案里的侮蔑鲜卑先祖之事才会刺痛拓拨焘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怀,暴怒中残忍的杀掉崔浩。而对这一切清楚的认识和感到无奈以后,导致了他以一种顽童般,游戏的心态以决策者的身份参于到接下来这场战争中去。
在刘隆将要北伐的消息传到他耳中时,已没有崔浩指点的他给宋主写了一封充满了他现在个人风格的一封信。
“听你又想着北伐来攻打我了,我想了半天,你要来就来呗,来了我也不欢迎,走了我也不送,不过你虽然五十岁的人了,却整天呆在宫中,扶在栏台处,遥望着北方的疆土,你就算来了,也象个三岁的孩,识得路不?我马背上的人,没啥好送的,就送你几匹识途的老马,几瓶草药,路途那么远,你又没马。就骑我送给你的马,水土不服,中途病了呢,就服我送你的药,千万别走到半路走不动了,你怎么这么想着我们北方的土地呢?难道江南呆的厌烦了,要不这样,我俩换个地方,你到平城来,我呢去扬州,你看怎样,哈,哈,哈!”
刘义隆接过信后,也不理它,埋头准备第二次北伐。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