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命运抉择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命运抉择 (1 / 2)
        “固阳者,固守阳山之意也。此处作为阴山北麓和阳山之间最大的城邑,本来就是对阳山的管控要道,更何况,此处也是阴山南北麓最短的路,控制了固阳,也就控制了整个九原。”令狐野对众人道。

        “不过从地图上看,一个固阳似乎挑不起守卫东边防线的重任。”牛翦道,“两地距离太长,优势并不明显。”

        “将军细看。”令狐野指着固阳以西、乌梁素海以东的这条黄河故道道:“阳山和阴山山麓相夹持之处的中段,有两个突出部,形如门阙,故也称之为高阙,为了进行区别,称之为阴山高阙。”

        “一东一西两个高阙,紧紧锁住了匈奴南下的通道,就像是两个门户一样,拒敌于外,断的巧妙。”赵雍喃喃道。

        “君上刚才问,五原是否适宜,自然是不适宜的。然而相对于五原,九原是极适宜耕作的地区。特别是阴山西端到原阳之地,由于河流交错,又不像五原那样水量极盛,是以此地乃是非常适宜耕作的地区。山川之兴盛,物产之丰饶,比之秦国关中虽有不及,但是却也是一等一的耕作之地。相比于赵境之土地,犹有过之。”

        恐怕赵雍自己都不知道,令狐野对他的这块土地,就是他曾经谈起的敕勒川。

        这里,是北魏拓跋氏的龙兴之地,拓跋跬在此重建代国,自称代王。如果的远一点的话,北魏将柔然驱赶到阴山以北之后,建立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事重镇,形成了拱卫这块土地的坚实屏障。而沃野镇,就在五原附近,怀朔镇也固阳附近。

        如果的再远一点,来自怀朔镇的高欢和来自武川镇的宇文泰,将北魏这个政权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然后他们的儿废掉了东魏和西魏的皇帝,建立了北齐和北周,中国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而肇始于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起义,让宇文泰等武川镇将领成功崛起,以至于成为了西魏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而这几位不但影响了西魏,随后的北周、隋、唐等都受到他们的影响,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被陈寅恪先生称之为“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也正是这块现在看来不怎么起眼的地方,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之深远,不可谓不深。

        “而且,从老臣的角度来看,五原虽好,但是沼泽丛生,不利于屯田耕作。而九原在其一侧,反而弥补了这种缺憾。那么若是我军想要获得五原之便利的话,九原的粮食就是最基本的支持。总不可能像此时一样,从代郡运粮到此。”

        “君上,末将从上郡而来,深知上郡多山,其道路之复杂,战车不可并行,沿途更是高墙坚城,若要攻下,着实费力。若是攻不下,反而被数倍于己的秦军驱赶的话,只有原路返回。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困死在大河岸边。除非我军有足够的实力,保证渡口在自己手中。否则被敌人半渡而击,易如反掌。”许袑也忧心忡忡的道。

        赵雍的想法是好的,如果不能占有河东之地或者攻破函谷关,从大河上游狭窄处度过大河出兵上郡,然后一举南下攻到咸阳城。这种设想极具天才性。但是经过许袑和李拙的验证,发现最大问题就是上郡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这种设想似乎并不是那么完美。粮草辎重安排在何处?大河渡口怎么选择?平水期还是枯水期进攻?若是作战不利,如何在短时间内将部队从河对岸撤回来等等,都是摆在这个设想面前的实际问题。

        “而若是我军能够占领五原,那么沿五原南下过南河,则可以直趋义渠戎人的腹地,压迫义渠人南下和秦人征战。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联合义渠人一同从秦国背部南下进入关中平原,同样可以到达咸阳城下。何况有九原的粮食做保证,而义渠人西部的贺赖山下,也是一片沃土。对于大军来,可为得益匪浅。”贺赖山,即是贺兰山,因为盘踞在贺兰山下的贺赖部落得名。令狐野之所以参与到了其中,是因为在他看来,如果在赵国的支持下,林胡人南下和义渠人争霸,那么自己也可以为林胡的壮大作出贡献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