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六章:礼节繁琐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三十六章:礼节繁琐 (1 / 3)
        李浩然说:“你们先走我来断后。”几位哥哥面面相觑,从小就是他们冲锋在前,小九在后面跟着,现在反过来了。也不是李浩然说大话,日军不是骑兵,靠火器优势进攻,正是李浩然所长,所谓:一物降一物。李浩然的火枪队正是日军的克星,他们的火绳枪还没走到位就要吃枪子了。</p>

        李浩然边打边退不让日军靠近,慢慢拉开了距离,这时天色已暗,日军看没便宜可占渐渐退去。此一战明军损失近6000人,看似不多,最主要的是骑兵精锐部队,李如松的亲兵卫队基本丧失。同时引起了明军内部的纷争。</p>

        辽东经略杨镐趁机上报朝廷,慌告李如松贪功冒进,南北兵待遇不公,造成士兵伤亡1万多的惨败。南兵刘挺、吴惟忠认为李如松把他们放在平壤,带北兵出去立功,如果这次他们南兵出击绝不可能失败,甚至可以收复朝鲜。</p>

        这次战斗因骑兵损失较多,战场马匹不够,粮食短缺李如松上报要求增加马匹、粮食。杨镐主官军务后勤,却扣而不发,两大主将经常大吵大闹。战事越拖越久,朝鲜国王李讼天天催促进兵,收复王京复国。</p>

        内部争斗,士气低迷不断有士兵逃跑的事情发生,主要是北兵的士兵,南兵距离太远。李浩然为了缓和矛盾慌称有探子来报;王京北面的龙山有日军的粮仓,建议派南兵出击偷袭龙山。</p>

        李如松对杨镐满不在乎,早就上书陈述事由,对南北兵之事倒有些芥蒂,同意李浩然的建议派吴惟忠3000山地兵,刘挺2000人偷袭龙山。</p>

        龙山确实是日军粮食基地,存有几十万担粮食,有3000名日军把守。这天晚上明军暗暗射杀日军哨兵,悄悄摸上龙山,又分批射杀日军巡逻兵,等他们5000人攻上龙山时,日军大部分人还在被窝里,被明军堵在屋里杀死了,全歼日军守军,一把火烧了所有粮食。</p>

        日军因为海军被歼,交通线被切断粮食运不进来,主动撤出王京,退守釜山。明军因为战线太长,粮食运输困难,从内地用马车运到朝鲜需半年,加上路途要吃到朝鲜已经消耗一半,回去又带一部分明朝已经无力承受决定停战议和。</p>

        朝廷下旨李如松撤兵,在朝鲜国王李讼的强烈要求下,留下刘挺8000人守住道口。就这样朝鲜之战的一半结束。五年后又开始第二次朝鲜战争。</p>

        北京朝廷派兵部尚书石星,游击沈惟敬赴日本议和,丰田秀吉在名古屋接见了他们。有趣的是谈判中全是沈惟敬一人与日方谈判。丰田秀吉提出“大明、日本议和条件七条”沈惟敬满口答应,又骗明朝的使臣说日本已经愿意归降称臣,请求封贡,退出侵略日军。而日方谈判者又骗丰田秀吉说明朝答应条件,只需派使臣到明朝签字就行。</p>

        日本使团与明朝使团一同回北京签字盖印。日方使团欺明朝不懂日文说日本归降只需盖印,沈惟敬又拿出一份假日本归降表。万历皇帝听说要他册封,写了一大长篇文章,(现存故宫博物馆)可以说万语千言,然后让日本使臣拿回

        网网推荐:

        去给丰田秀吉签字。</p>

        日本使团傻眼了,这里还没盖印哪里就要签字,没办法由沈惟敬陪同又回到日本。丰田秀吉见了册封书后气的杀了日方使者,驱赶明朝使团,又备战准备再战。就这样一个议和两年也没签成,吓的沈惟敬躲在朝鲜不敢回国。</p>

        日本人侵略其实是给大明朝敲响了警钟,提醒当权者怎么应付外来的侵略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可惜的是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依然我行我素,又一次错过了挽救大明王朝的机会。</p>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