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缺货了……(求收藏) (1 / 2)
“大人,有什么安排么?”说话的人叫做潘汉云,原本是宏风县的一个小秀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被人诬告而夺去了功名,被关押在。宏风大牢里,李浩然接收。宏风后,为他的案子平反了,然而因为李浩然和学政的人没有什么关系,没能帮他恢复功名,不过潘汉云自己也不再属意仕途,反倒是愿意报答李浩然,为李浩然做事。不过当时潘汉云不过十七八岁,发蒙的又晚,虽然考上了秀才,水平却确实不咋地,只是比李浩然好那么一点点,因此李浩然也就没有让他做自己的师爷,后来办报纸,李浩然觉得这事儿挺适合潘汉云的,便让他负责了,而如今不过弱冠之年的潘汉云已经成为了大宋上百家报纸的总头目,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潘汉云也因此对李浩然更为感激。</p>
只是他对李浩然前几日的安排有些搞不明白,然而对于李浩然的命令他总是无条件的执行,也没有多问,这还没有过几天,李浩然又找了自己,潘汉云不知道自家的大人又有什么安排。</p>
“这里有几篇文章,尽快刊登!”李浩然淡淡的说道。</p>
“嗯,没有问题!”潘汉云说完就准备下去了,李浩然觉得自己这样有些过于公事公办了,便又和潘汉云聊了几句家常,勉励了几句,才让他退下。</p>
没过多久,各地的报纸开始出现为李浩然说话的文章,其中大多都是在说李浩然在。宏风平州任上的作为以及巡按山东赈济灾民的事情,至于审理孔氏族人的案子的所有相关资料也被刊登出来,同时,一些大的报纸还刊登了社论,没有站在哪一方的立场说话,只是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希望各界人士实地考察一下再做定论。</p>
“没想到,我也会有向我开炮的觉悟,哈哈哈”李浩然站在院子里自语道。</p>
多年以后,中华传媒史的总编在记录中国报纸第一次论战是做出了这样的猜测:当时的情况看起来似乎是巡按李浩然失了先手,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表明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故而笔者猜测,可能一开始的反对意见都是李浩然本人一手炮制的!事情还不算完,应该说才刚刚开始。</p>
“大人,这是近日来各地报纸的一些摘要。”潘汉云拿着一摞报纸递给了李浩然。</p>
“唔,我看看。”李浩然接过报纸读了起来:“李浩然巡按山东之后,擅杀朝廷官员,地方士绅达数十人,以至东人莫不称其为官屠,此罪一;红天教徐鸿儒作乱,李浩然身为济南兵备使,不督促勇军早日前往戡乱,反一再延误战机,致使兖州东昌府等府糜烂,百姓多受其苦,此罪二;擅开河关,与民争利,此罪三;巧取豪夺,侵占良田,此罪四;废除军户,致使各卫所军民流离失所,此罪五....”</p>
“呵呵,”李浩然扔下了报纸,说道:“空洞无物,空洞无物,看来这些人还是没有学会用事实说话这招啊,你看看,说的全是些概括性的话,听起来多有力度似地,仔细一看,啥也没说,汉云,你还得辛苦一下,把这些人教会啊!”</p>
“大人说笑了!”潘汉云倒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p>
“来,汉云,我给你讲讲什么叫做舆论战!”李浩然招呼潘汉云坐下然后说道:“我估摸着你还是不太理解我的做法,其实我也知道这些日子在山东做的事情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这些人有山东本地的,也有其他的地方,其实说白了,都是因为利益和面子这两样东西,你看啊,我请奏皇上开了河关,谁的反对意见最大,不就是江浙那些大商人们么当然表面上看是江浙的官员,但是仔细一琢磨,这些商人的后台不就是这些当官儿的吗,所以这些人都跳起脚来骂咱们,但是呢,他们越是骂,这事儿知道的人就越多,那么久会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朝廷想把我怎么样,可就不太容易咯!这些肉食者还是太低估了我大宋亿万百姓的力量啊!”李浩然咂摸这嘴笑道。</p>
见潘汉云似懂非懂的样子,李浩然也不再讲下去,转而吩咐道:“当前咱们首先是应该避重就轻,比如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咱们就当做没有看见,这个《苏州日报》上面不是有篇攻击我过于重商的文章吗,先拿这篇文章开刀,我一会儿写一篇《商论》,你尽快发出去!”</p>
尽管各地的报纸有不少人在为李浩然说话,不过这些人却全都不是李浩然的授意,他们不过是一些明白真相的群众而已。而李浩然觉得火力还不够大,自己还扛得住,所以他现在还
网网推荐:
不打算和这些人较劲,反而是专找些软柿子捏。</p>
“春秋之时,晏子曾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当今亦然,我大宋北产麦而南生稻,所谓天下之大,异域相迥。商人之所以得存,盖互通各地之有无也。若无商贾,则京师可有丝绢瓷器奇珍?若无商贾......为验证本官此观点,敬请广大民众观后效!”</p>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