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5章 败者向前 轮回(五) (1 / 5)
一架小型磁轨车头在伊尔库茨克至麦克罗沃的轨道间穿过,气流激荡轨道,泛着七彩的光。两公里后,十数架军列一字排开,气势滔滔。
对比旧时代,这个时代的战争变化最大的地方是哪里?毫无疑问,这个答案属于行军。
天空是禁区,海洋是禁区,加之自然环境恶劣,其结果便是行军对载具的要求达到了极高的标准,随之而来的补给压力,和沿途变异沙兽的袭扰,注定了其行进距离不能过长。
阿纳海姆的突袭动员了非洲联盟几乎所有的军用载具,行进距离也不过1000公里,而如埃卢尔所思,20000人在北极圈横跨6000公里的突袭,即使不考虑政治因素也不过是一种天方夜谭。
当代最主流的装载工具只有磁轨列车,故而搭载磁轨列车抢滩绿岛这种略显蛮干的战术成了这个时代的战力投送主流,战略思考被弱化,似闪光般仅有的几个不经由磁轨网络的体例被人们长久地谈论,成为一代名将的军功章。
战争是工业革命的催化剂,如此现实催生出的便是最大限度结合高端武力发挥的特型列车。
坚固、音速以及在车头配备的足以切开轨道工事的热能武器是定义一架特型列车的三大标志,这三点无一不在考验一个势力的整体工业水准。所以特型列车诞生30年,依然是大型势力的专属配装。
第一次遗民战争中,格林尼治的皇家方舟号曾搭载6名高阶能力者万里突袭捣毁过全球人类同盟的指挥中心,工事被热能武器轻易切开,断层有能力者加持跨越,炸药的冲击波又跟不上皇家方舟号的行进速度,全盛时期的格林尼治用128位将官的血和一座小型绿岛的毁灭,给全人类贡献了一个特型磁轨抢滩的经典战例。
而对于没有特型列车的势力而言,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军列在轨道中被袭击。更可悲的是,磁轨技术虽然成熟,但居高不下的铺设成本和可控的行车序列成就了双向四轨道的国际标准和单向双轨道的地方标准,无论哪种标准,对战争而言都是彻底的防守优势。
对于进攻方而言,回避防守优势的办法其实不多。首选自然是隐藏己方的进攻意图,其次则是隐藏己方的进攻时间,埃卢尔两者皆失,只能采取最被动的办法,斥候列车。
美洲联盟的斥候列车领先大部队两公里同速滑进,雷达上一片祥和,但操车的小队依旧不敢懈怠。
这是个几乎必死的任务,上级也没有给他们选择的余地,谁都知道,高加索人肯定收到了美洲联盟发动进攻的消息,轨道也肯定有问题,区别只是那个问题是什么,又在哪里。
小队的班长恨透了自己的上司,恨透了埃卢尔,恨透了这场该死的战争,支持他依然坚守岗位的理由很可笑,只要能提前预警,他被允许带队投降,这也是他和车上的7个人唯一的生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