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九十四章 栉风沐雨 (1 / 3)
自己想不明白就求教于人,陈亦锋反正也看清自己不学无术的真面目了,也不在乎多丢点面子。往周围的大都市转了转,四处看看人家是怎么统计户籍的,结果这一看之下还真颇有启发。
南都和东郡虽然近在咫尺,可两城的户籍信息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
南都是按照旧例,把户籍一块交给四城守备负责。守备士兵以户为单位,登记辖区居民统一编号造册,记录各家成员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成员关系等详细资料,其中还记录了某些所属不动产的变化。
所有的一切任聘关系、医疗保障、教育体系、兵役制度全都和户籍挂钩,若是要去更远的城市经商、旅行,还得申报批准,兼具了护照签证的效能。
东郡则相对开放不少,除了姓名和地址等基本信息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政策和户籍挂钩。只不过东郡户籍的门槛极高,真正成为居民后,也享有各方面的福利优惠,不强制却有不少市民抢着定居于此。
再到两西京,又有各自的差异。有偏向军功定籍的,有偏向天赋优育的,原本简简单单的一个登记本本,就是被大佬们玩出各种花样来。
户籍管理不是简单的事情,它直接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社会矛盾的尖锐与否。一旦涉及公平二字,有些问题就不再只是玩笑话。
本来这个大麻烦最好是交给悲风负责的,身边人看来看去实在没有合适之选。既然要做,就要一劳永逸,用最全面、最有效的办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胖子最后还是决定亲自负责。
从大学部找了百来个学生,又在退役官兵、妇女老人和学生家长中挑选出代表,在顾清清组建的教师智囊的帮助下,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普及。都说问政于民,像胖子这样啥事儿都要劳烦的,倒也绝无仅有了。
户籍这个事情不容易,因为传统意义上来说直接和土地挂钩。钱塘的所有土地都没有个归属权的概念,胖子的四叶学院本身就是划了块就盖的,他自己都没有正规产权在手上。
至于入籍前提,户籍优待,城市福利等就更是了。谁都想把好处捏在自己手里,谁都不喜欢别人来分摊自己的利益,什么按年龄,按贡献,按资产,按公职,各种各样的排序都被提了出来,吵得陈亦锋一个头两个大。
既然要公平,胖子索性就给户籍最简单的公平,除了身份信息之外一无所有。相对应,其它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体系完全不再和户籍挂钩,更不存在什么准入原则,甚至不再和土地有关。
相应,陈亦锋顺便把剩下大众所关注的所有社保制度制定出来,包括医疗、教育、卫生、生育、未成年保护、退休福利等等,和户籍一起制作进微型晶片当中。花了大笔资金定制,嵌入个人基因信息当中,人本身即是资料,新户和销户都自动监测,谁也弄虚作假不了。
这一举措,大大推进了钱塘城市化的进程,人人手里都拿到了钱塘户口,以后再去大城市也不必登记成流民,归属感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接着在某个大学生的启发下,胖子又把学分制度引进微型晶片,货币统一由个人信息记录,什么携带、储存、遗失都不用再担心。或许唯一要担心的就是四叶学院倒闭,只是看现在钱塘的发展势头,似乎一样没有担心的必要。
在信息统计的过程中,胖子找来的大学生几乎一手负责了大部分任务。不得不说,这些已经成年的男男女女在干活上,比弟弟妹妹们更加靠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